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中央民族大学

精神传承校园行 2016年04月22日 10:59 A-A+

  央视网(记者 舒猛)初夏的北京城,总是讨人欢喜,清凉的微风拂面吹过,也总能让人想起尘封已久的记忆。4月20日晚,“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应邀走进中央民族大学,该计划发起人、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为在场的新闻工作者及学生详细讲述了方大曾的生平以及在绥远抗战时的拍摄图集、艰难拍摄背景及艰苦拍摄环境,精彩的讲座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一同沉浸在了那段值得迷恋,逐渐被更多人熟悉的的历史中,这是该计划自2015年9月启动以来的第八站。

“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第八站,冯雪松在座谈会后与民族大学师生合影留念

“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第八站,冯雪松在座谈会后与民族大学师生合影留念

  座谈会上,冯雪松总结了自己“寻找方大曾15年”中,通过拍摄方大曾电视纪录片、写作书籍等来追忆这位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并探讨当代传媒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十几年间,冯雪松从来不曾放弃过对“小方”的寻找,他也从“小冯”变成了老冯,小方也由短短的几百字的生平,逐渐的形象、具体。

  方大曾是“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特。1937年8月,经好友范长江推荐,他被《大公报》聘为战地记者,陆续发表了战地通讯《前线忆北平》、《保定以南》、《保定以北》等。他多次孤身一人前往激战前沿,拍摄大量正面战场的珍贵照片。1937年9月18日,他在保定写完战地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由蠡县寄出,此后再无消息,失踪时年仅25岁。

冯雪松总结“寻找方大曾15年”中,通过拍摄方大曾电视纪录片、写作书籍等来追忆”小方“,并探讨当代传媒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冯雪松总结通过拍摄方大曾电视纪录片、写作书籍等来追忆小方,并探讨当代传媒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大公报》的创刊词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何为大公,即是忘掉自我成大我,没有私心即为公。”在方大曾受聘于《大公报》的时期,在“国破家不在”的大背景下,家境殷实的小方忘却了自我,用一部相机一支笔,记录下了前线的状态与战后的惨烈,在民众还蒙在鼓里的危亡时刻,将“卢沟桥事变”的过程与抗日战争的发端记录的极其完整。

  据了解,“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从2015年9月起,已经先后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拟于2017年7月,“卢沟桥事变”80周年,方大曾诞辰105周年纪念日止,将走入20所大学,以讲座、展演、交流会的形式,通过寻找方大曾、方大曾的家国情怀等不同主题,重现抗战中一个人的命运和那段国家危亡的历史。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为在场的新闻工作者及学生详细讲述方大曾的生平事迹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为在场的新闻工作者及学生详细讲述方大曾的生平事迹

  冯雪松表示,十六年来,从纪录片《寻找方大曾》,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到方大曾纪念室,再到“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通过不断地努力、发掘、推广,方大曾的生命轮廓和精神面貌逐渐清晰,重新回归当代人的视野,这既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于对未来的责任,我辈责无旁贷。同日,央视网“寻找方大曾”公益专题正式上线,央视网“爱公益”频道将会持续跟随冯雪松的脚步,与其一同展开对“小方”的进一步寻找,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央视网《寻找方大曾》公益网页正式上线,与该专题负责人舒猛合影留念

央视网《寻找方大曾》公益网页正式上线,与该专题负责人舒猛合影留念

  进入公益专题:寻找方大曾

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