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超越文化的共同追求

 

CCTV.com  2010年10月22日 13:0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速览]  

  在这里,文明和文化,逾越辽阔时空,实现碰撞交流;在这里,全球多元文化得到鲜活展示,更有动态融通;在这里,来自全球的观众,邂逅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

  上海世博会,全球多元文化荟萃,呈现着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包容、自信魅力。

  “环球”旅行:各国文化的激情碰撞

  ■184天,32个活动场地,全球表演者举办2万多场文化演艺活动

  这是一场文化交融的盛会,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展馆和展示,奥妙无穷;各种肤色的曼妙演出,风情各异;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彼此打量……参观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人文气息浓厚的环球旅行。

  全球最高层次的文化精品,纷纷在上海世博会现身。法国馆,展出7件从未同时在境外出现的“国宝”,塞尚、梵高、米勒、马奈、罗丹、高更等大师的作品,每一件都是艺术史“传奇”;丹麦馆,从未离境的“小美人鱼”远赴上海,满足中国观众对童话王国的好奇;洪都拉斯馆,让人们对神秘的玛雅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黎巴嫩馆,阿希雷姆国王的石棺模型上,有被公认为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拉丁文始祖的腓尼基文字;埃及馆有法老遗物、秘鲁馆有马丘比丘……

  世博会184天,园区内32个活动场地,来自全球的表演者举办了2万多场文化演艺活动。法国、捷克、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等国艺术团体为上海世博会专门创作节目,在园区首演。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英国伦敦爱乐交响乐团、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印度宝莱坞歌舞秀、布隆迪大鼓等国宝级艺术团体纷纷亮相。

  最精彩的演出,往往出现在各国国家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上。据世博局活动部负责人介绍,在确认参展的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有159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申报了举办国家馆日和荣誉日活动,节目总数近240个,数量为近几届世博会最多。

  美洲的自由洒脱,欧洲的崇尚自然,亚洲的文化底蕴深厚,非洲的民族特色浓郁,大洋洲则洋溢海岛热情……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马拉维,曾被联合国评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由于深受艾滋病困扰,该国公民平均寿命不到37岁。他们带来小朋友表演的感人故事:中国的慧礼法师在当地创办学校,救助儿童,孩子们学到了中华传统礼仪和文化知识,连少林功夫也有模有样——他们更迈出国门,走进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南非索韦托合唱团的表演,让人想到黑人曾经的苦难以及梦想,对自由的不懈追求。10月3日,德国统一纪念日,德国馆播放了去年欢庆柏林墙倒塌场面的影片。“柏林墙的倒塌,不仅深深地铭刻在德国人记忆中,也铭刻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米歇尔·谢夫尔(Michael Schaefer)博士说。

  世博的文化溢出效应,也在世博园区之外迎来大量精彩的文化活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贝兆健称,境外来上海的演出原来每年也就200多项。今年截至7月便达400多项,足足翻了一番。许多展览展示延伸到世博园区外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总计近4万场。

  上海,成了一个全世界的文化秀场。

  自如表达:大气轻松的现代中国

  ■中国馆传达中国的力量和信心、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识

  有趣的是,参展国不约而同在自己的展馆发掘和中华文化的奇妙关联: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卜布博士告诉记者,德国馆名为“和谐都市”,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道理。

  西班牙馆总代表玛丽亚·泰纳女士说,西班牙馆这个“巨大藤条篮子”,用了中国古代也使用的古老材料,“我们都是古国,传统文化仍在滋养我们”。

  波兰馆外观造型酷似中国剪纸艺术,馆内的“波兰龙”也呼应着中国“龙的文化”;刚刚结束的捷克文化周,推出上世纪50年代捷克画家兹德涅克·斯克莱纳尔创作的捷克版“美猴王”……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馆、主题馆、省区市馆,则突出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中国馆,熔5000年文明、60多年共和国历程、30多年改革开放之辉煌于一炉,没有匠气,入眼入心,显示了一份从容自信。新西兰馆政府总代表吉斌礼这样评价中国馆:它的规模、形式和色彩传达了中国的力量和信心、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识,“这是一个国家的宣言”。

  31个国内省区市及港澳地区,也使尽浑身解数,彰显中国各地文化。黑龙江馆突出“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深圳馆骄傲地自称“中国梦实验场”; 上海馆,8分钟的电影既有老上海石库门风情,又充满新上海动感……来自英国的游客杰克看了多媒体海派杂技秀《海上寻梦——雕刻时光》,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嫁接”:融合古诗词、阴阳太极、评弹小调、玉文化、上海弄堂文化等中国元素,还有街头嘻哈风、音乐剧、舞剧等现代艺术,“很有趣,上海活动周让我更喜欢这座城市了!”

  世博不仅拥有高端文化精品,也有街头艺术和社区演出。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上海18个区县的市民,自豪地走进园区,以自编自导自演的身边故事,一展上海社区特色文化和市民风采。

  世博,展现了一个大气而轻松的现代中国。

  对话交融:超越文化的共同追求

  ■在世博园,一条世博公交国展线,就连接着中国和美国

  文化沟通与交流,是人类艰难前行的动力之一。在世博博览广场举行的“年轻的世博之世界名校大联欢”,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罗红玫介绍节目创作缘由时感慨道,人类拥有超越国别、地域、文化的共同追求,“世博会属于全人类”。

  由于国内的特殊情况,阿富汗艺术家出国亮相屡经周折。他们极其珍惜这个机会,虽然不知能否成行,仍然坚持每天刻苦演练,最终得以在世博亮相,所有观众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本届世博会真正体现了多元文明和多种文化的对话、交锋、交融和交流。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融,持续带给文明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中华民族也借此向世界表达自己。中国不仅是伟大的历史传承,在今天也更热爱和平、推崇正义、崇尚发展。

  “地球上,中美两国年轻人面对面的交流,须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航程;而在世博园,一条世博公交国展线,就连接了中国和美国”——美国馆与中国省区市联合馆,进行了为期两月的馆际文化交流。两国的年轻人 “出国”体验对方一天的工作,十余位美国大学生同十余位中国不同省区市的年轻人 “角色互换”。

  学生大使马丽安在江苏馆体验一天,介绍苏绣。她在博客里写道:“现在简直可以说,我是美国人中的‘江苏专家’了”。

  “美国年轻人看到中国省区市的不同文化和成就,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人民的美德,更清楚地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国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文涛说,“活动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会主题”。

  上海世博会为文化团队创造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更给他们创造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其效应已初步显现:据透露,应上海社区、长三角地区、全国其他地区以及一些国家的邀请,来世博会演出的中外表演团队,已从上海向外辐射:30多个参展国家的表演团队来到上海各个社区,举行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分享世博;印度、沙特、柬埔寨、日本的演出团体,将应邀参加2011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和“休闲博览会”的演出;韩国“黑鼓艺术团”获邀参加“中国世界石油大会”专场演出;“日本和服服装秀”将在中国10大城市举行十余场巡回演出;世博会主题秀《城市之窗》世博会后将进行全国巡演;世博原创舞台剧《CHA》秀,早已迈出国门,走进日本、德国的剧场。

  “隐于国际合作背后的、并与之关系休戚的因素就是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就是交流、沟通与理解。世博会搭起了这一沟通、理解和交流的桥梁”。中山大学教授麻国庆说,在理解他国、他民族、他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接受、相互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

责编:孙雁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