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漫谈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称“门联”、“联语”等。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放鞭炮、吃团圆饭、包饺子、逛庙会、相互拜年等方式表示庆贺外,贴春联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烘托节日气氛的形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习俗。可以说,贴春联,在我国是一种覆盖面最大、动员人数最广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没有哪一样活动,能像贴春联这样普及天南海北、千家万户,可以说是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业内普遍认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此联既写了节日,又写了春,又有吉庆之义。一般人认为它是春联之祖,开启了春联的历史长河。之后,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以致长期承袭,从未间断。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对联这一文学形式的崇尚和追求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参与对联文化,这一方面说明了传统与时尚的一脉相承,也充分显示了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对联文化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每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楹联和书法专家、爱好者,深入农村、工厂、社区为广大群众书写、赠送春联,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有人更是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春联复兴”。春联的复兴不是偶然的,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汉语载体,春联既抒发了中国人内心的欢欣鼓舞,其形式和内容,也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春联所具有的民族性、群众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春联,是通过描绘春光的明媚,赞美春日的祥和,渲染春节的气氛,寄托春天的希望和祝愿,来表现欢乐喜庆的气氛和春天的气息。春联的主题是辞旧迎新,就其创作内容而言是相当广泛的。
  有的春联立足歌颂升平盛世。例如,
  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世盛时明,万众欢歌辞旧岁;
  民安国泰,三春溢彩焕神州。
  这两副春联的内容切合时代的主旋律,着力歌颂和谐发展、盛世明时的时代风貌,字里行间充满欢乐、喜气。
  有的春联祝愿新的一年事业有成,生活更加美好。例如,
  筑厦建楼,为民造福;
  添砖加瓦,与国增辉。
  这是为建筑工地撰写的春联。又如,
  千锤炼就百金,腾龙起凤;
  众望赢来一笑,翘首升旗。
  这是为体育健儿送去的祝福。
  有的春联侧重于春天景色的描绘,借景抒情。例如:
  钟惊春晓;
  日出新天。
  这副对联短小精悍,以除夕之夜的钟声来表示着春天的到来,“惊”在这里是提醒的意思,“日出新天”强调的是一个“新”字,表达了辞旧迎新、开创未来的良好祝望,
  景映濠江,灯火催诗融瑞气;
  莲开澳凼,潮声叠韵洽春风。
  这是为港澳同胞赠送的春联。
  春意九州暖;
  亲情两岸浓。
  短短的十个字,为台湾同胞送去了春意、送去了亲情,包涵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由衷祝福。
  有的春联,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寄寓于生产之中,以此弘扬勤劳致富的美德。例如:
  春风有意,梳柳催花偏得意;
  政策称心,发家致富更宽心。
  这是对三农的新春祝福。
  奉献无私臻广厦;
  腾飞有志架长虹。
  这是为建筑工人撰写的春联。
  总之,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促使我们在春联的创作和应用上有所更新,尽量贴近生活,道现实之事,写眼前之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从实用出发,春联字数不宜过多,联句一般以不超过15字为宜。
  撰写春联的要点:一是要紧扣“春”这个主题,这是核心。春联是什么?春联是春节张贴之联,是迎春之联,是贺春之联,是祝愿吉祥之联。但,这里的“春”不仅是指自然时令春夏秋冬之“春”,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但凡岁月之春、时政之春、行业之春、家庭之春,等等,统统都属于春联的范畴。春联中的春世界,因为有了人思维,人的情感,便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哲理、理想、希望。例如:南宋学者王十朋写的春联:
  万里和风声柳叶;
  五陵春色泛桃花。
  万里、五陵是写地域,柳叶、桃花是写春。重点写自然之春,但也写五陵之美。又如,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春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浇花。
  春天是花明柳暗的季节,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风来梳柳,雨来浇花,且放胆,且瞒人,把风、雨、花、柳都写活了,写美了,写趣了,成为春联中的佼佼者。
  那么,怎样使联内有“春”呢?大致有以下几种手法:
  一是通过鲜明的色彩直接点春。如: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联中“芳草”、“杏花”两种植物及“红”、“绿”两种颜色,都是春的典型代表,直接烘托出春的气息。
  二是运用隐虚的颜色暗中藏春。如:
  红豆寄相思,雁鱼沉杳人去后;
  绿衣传喜讯,月圆话好燕归来。
  联中“红豆”、“绿衣”分别是爱情和邮递的代名词,其中“红”、“绿”是两个虚色词,却也增加了字面的颜色美,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实色的联想,从而抒发了对春的情怀和对海外同胞,尤其是对台湾同胞的思念。联中没有直接说春色,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其实最后三个字“燕归来”,把春的美景从暗到明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玩味无穷。
  三是采取动感的色彩凸现闹春。如:
  紫燕迎春,衔得春光枝上弄;
  金鸡报晓,啼来晓色水中游。
  春光让紫燕衔来,晓色被金鸡啼出。一个“弄”字,一个“游”字,使静态的色彩有了动感,使起栩栩如生,恰似一副百鸟闹春图。
  二是要遵循联律。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因此,春联必须符合联律。作为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构成特定而完整意义的一个有机整体,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对联。这些特征,我们把它归结为六个要素。
  (1) “字句对等”。指上下联的字数和句数都相等,这是对联的第一个要素。
  (2) “词性对品”。 指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组必须有相同的词性才能构成对仗。也就是要求下联的词与上联的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
  送祥和旧岁;
  迎幸福新春。
  (3) “结构对应”。 指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就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这副春联,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4) “节奏对拍”。 节奏就是有规律的重复。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所谓节奏相称,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上下联都是二、三句式。又如:
  送旧年,窗花映白雪;
  迎新岁,喜鹊闹红梅。
  这是三、二、三句式。
  (5) “平仄对立”。对联是讲究声律的,所谓“声”,就是指声调,主要是指平仄而言。所谓“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这样,对联读起来就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造成一种音乐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全联“平仄和谐”,这是对联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于掌握的要素。所谓“平仄和谐”,就是要求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平仄相对,一联之内的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例如:
  盛世迎春凝瑞气;
  丰年贺岁洽和风。
  这副春联的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里,还有提醒大家注意对联的一个基本常识:必须是仄起平收,就是上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在我们贴春联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否则就会把春联贴反了。
  (6) “语意相关”。所谓相联,一般地说,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一副对联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那就会留下拼凑的痕迹,不是好联。所谓相联,一般地说,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例如:
  瑞雪红梅增神州秀色;
  长箫短笛和盛世新声。
  此联表面上是上下联各写一个意思,但两者内容又是互相补充的,统一在“太平盛世”这一意境里,表现了“人寿年丰、和谐欢乐”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