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时评

公益时评:究竟该如何传承春节文化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30日 11: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NTV | 手机看新闻

公益广告欣赏

原标题:

  春节我们都不陌生,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着不俗的意义。在这个普天同庆的传统佳节里,绝大多数人们也都能够摆脱劳作状态,沉浸于没有时间感的愉悦生活状态,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但春节的意义却不止于此,因为在春节里还有着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艺术,譬如春联、年画、剪纸、烟花等等,体现出春节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这几年大家对保护民族传统越来越注意,春节文化也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一族由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整天忙于工作,特别是一些“月光族”、“日光族”,更是害怕过年,自感“年味”变淡,对春节文化生出陌生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市民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让春节过得更有味道,这也无可厚非。

  但鞭炮确实具有污染性,至少也会加重空气污染。至此我们又要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传统习俗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学者就曾说过,任何民俗习惯都要符合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对人们有利。在“年味”变淡之际,燃放鞭炮固然有助于浓郁“年味”,但由此带来的污染却并不符合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人们来说更是弊大于利,不值得我们推广。

  正是为了解决燃放鞭炮问题,相关部门发明了电子鞭炮,这样既不污染环境,还能体现“年味”,就很值得我们肯定。这也充分说明,传承春节文化不能固守成规,更应随着形势发展而变化,符合人们群众的利益。当然,春节文化也并不局限于放鞭放炮,若能开创一些既文明环保又积极向上的活动形式,无形中会让年味变得更浓,也更有助于烘托节日气氛。

  与此相对,一些春节文化中好的习俗却很值得我们原汁原味地予以继承。比如北方很多地区的“踩高跷”习俗,其不仅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机能,让其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也能调动全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无形中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和谐社会建设来说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弊。

  实际上,春节在我国已走过了4000多年的春秋,春节文化也是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逐步形成,春晚的出现、春节期间看贺岁大片、春节到南方旅游等都是新兴民俗习惯的例证。如今虽然历经经济、社会发展,春节的内容在变,形式也在变,但传统春节文化也在,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渊源更是历久弥新。若能将之创新地传承下来,就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文/雪飞)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公益时评 文化传承 的新闻

860010-112105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