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青山绿水,小院农家,金黄麦田,谷场繁忙。这就是广东龙门农民画《粮食,命根子》给观者描绘的一幅秋收繁忙景象。我们能注意到,作者特地用了大片的金黄色来表现秋收的麦田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金黄的麦色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农民对于丰收的最感性的理解,也包含着农民对粮食的最朴素的感情——粮食大于天。
粮食对于中国农民的意义,恐怕不用多说,只要是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老话里的“手中有粮心不慌”的含义。正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经历了太多缺吃少穿、兵荒马乱的乱世,所以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粮食,也才更加知道勤劳耕作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那是安身之本,立身之能,傍身之技。只要勤劳肯付出,就能迎来秋天的收获,手里有了粮食,心里就踏实了很多,起码不会饿肚子了。
如果从宏观的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用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这个世界上占到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我们在感叹中国人民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时候,同时也更加体会到粮食安全问题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碰”,这是有着现实的考量以及长远的战略安排的。只有农业安全了,粮食充足了,才有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不然其他的任何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粮食的感情和看法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粮食是救命的,比天还大。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粮食不仅仅是充饥的食品,很多时候它成为一些人饭桌上用来讲排场、要面子的道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大摆宴席之后剩下一大桌子没动筷子的饭菜就买单走人了,结果所有的饭菜都被倒进垃圾桶,这种情形让人心痛,如果他们能在割麦的季节拿起镰刀走到麦田亲身体会一下种粮食的辛苦和农民的不易,估计就不会如此浪费粮食了。
据报道,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浪费每年可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诧的统计,但是与这个统计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群以及城市低保人群需要政府救济,而这2000个亿的粮食浪费如果能用在他们身上,恐怕将会产生非常巨大的社会效益,极大减轻政府的负担。
这幅宣传画中的农村秋收场景表现的非常唯美和清新,到处都是青山绿瓦和金黄麦场的繁忙,其实这样一幅美丽的乡村秋收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贴切的解释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中指示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正是因为美丽乡村农民的辛勤劳作,才有我国粮食上的自给自足和社会的安定,而奢侈浪费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不仅仅是一种社会风气的败坏,更是对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不仅仅是在告诉一代代人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后人,粮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充饥活命的不可或缺之物,更是社会财富,容不得半点浪费。同时,它更是农民眼中的天和地,容不得半点浪费,浪费粮食,就是对农民最大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要始终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来看待粮食的意义,它真的是我们的“命根子”。(文/迷路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