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4马年春晚公益广告《幸福中国味》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亲情亮相,在除夕团圆夜传递中国情感,弘扬中国文化,震撼亿万华人。创意者把视角对准餐桌上的普通中国人,用筷子这个元素,表达了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等含义,带给笔者无限启迪。一双筷子,温暖每个人。
传承。筷子的起源来自于中国。中国人都用筷子。记不清小时候是怎么学会用筷子的了,只记得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戚长辈的耳提面授中我知道了一个名字叫“中国”。筷子,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饮食工具,它还是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表达,一种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传承。任岁月蹉跎,时光流逝,“筷子”这个老朋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不离不弃、不移不易。各种与筷子有关的生活,各种与筷子有关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国传统、中华文明。记忆犹新的是母亲常念叨的“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个谚语故事,让幼小的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筷子”就像是两个同心协力的兄弟,是团结的符号;“筷子”就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风雨同舟,是和睦的符号;“筷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财富,是文明的符号。像“筷子”一样做人才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明礼。筷子传递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筷子摆上桌准备吃饭时,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夹菜时不能一个盘子里到处夹,只能夹盘中朝着自己这个方向的菜,绝不允许站起来夹长辈眼前的菜。吃饭中不能用筷子敲击盘子叮当作响,吃完饭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要两根筷子并齐在桌子上放好。父母都是这样絮絮叨叨、言传身教,我们则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广告中那个场景,当爷爷拿起筷子,喊一声“过年啦”,小辈们都跟着拿起筷子,刚才因想提前偷吃的那个羞涩的小男孩也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一瞬间男孩那似懂非懂、稚气可爱的笑脸让人铭刻,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情景啊!我们长大了,在这些老规矩的陪伴中长大,渐渐明白了那种东西叫 “礼”。如今,这些老规矩离我们遥远了吗?“筷子”仍然摆在饭桌上,是被我们忽略了?还是已经缺失?一双“筷子”帮我们找回这些遗失的美好。
关爱。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的重要工具。让筷子为爱代言。一双筷子表达的爱可以囊括亲情、爱情、友情等。父母夹入我们口中的第一口饭菜;妻子吃着丈夫夹入碗中最爱吃的美味;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表达深情厚谊的一桌大餐,这些爱的表达都离不开“筷子”。那个画面一直深藏我的记忆。小时候肉是很奢侈的食物,饺子馅儿里能看到被母亲剁碎的零星猪肉。父亲吃饺子时总是先将小小的饺子咬开,把饺子里的肉丁挑出来夹到我碗里,而我在咀嚼肉的味道中明白了有一种东西叫“血脉亲情”。当今社会,“筷子”在这方面的表达并不缺少,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让我们的心灵也蒙上了眼睛,对爱的体味少了、淡了。一双“筷子” 让我们回归最原始的那份“初心” 。一双“筷子”的爱,需要用心体味。爱,是家人的用心,是彼此的依赖,是不倦的教诲,是拉近的距离,是不忘的追忆,更是幸福的滋味。
“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事嘛。”四川老乡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睦邻”的深刻哲理。中国自古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优良传统。笔者此时不禁感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相连。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国家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在整个社会中,个人是最基本的单位,个人是根本和基础,个人是价值观的体现者和实现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幸福的“中国梦”。
核心价值观作为每个人的精神明灯需要每个人不懈努力。正像《筷子篇》的创意者那样,我们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做出改变,做出行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喻国明这样评价《筷子篇》:它具有“顶天”的创意,用一个触点将社会情感、社会诉求放大,让被雾霾遮蔽的人们的良知、情感、文化激发出来,引起共振;它又是“立地”的,为观众找到了一个承载物,把自己的情感、情怀装进去。一双“筷子”,浓缩我们共同的中国情、中国梦。(孙艳丽)
搜索更多 公益时评 的新闻
- 2010-09-26 21:36:26 [视频]一周时评:放还船长 日方只认了一半的错
- 2011-01-11 20:22:56 [视频][新闻时评]日本汽车再现大规模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