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就是在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好心给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让座,结果不想车辆突然急刹车,老人不慎摔倒在地。按说这都是意外,根本怪不得谁,但老人却对此不依不饶,在其一再“索赔”下女孩家长无奈赔了200元钱才得以息事宁人。类似这种事情如今已经不胜枚举,在加重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同时,对于社会文明提升也是一种伤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网络电视台制作推出的“行仁义多福寿”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无疑显得及时又必要。因为社会的主流毕竟是好的,前不久洛阳一位老人就曾在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如果我在大街上跌倒了,请年轻人放心扶起我,我会感谢你们。”若能想方设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民众蕴含在心底里的向善理念,就能促使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再来看“行仁义多福寿”中的“仁义”,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实际上,仁义早在《礼记·曲礼上》中就有记载,即“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如今经过历史沉淀和现实提升,“仁义”作为人际关系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道德精神和公共准则,对于匡正、缓和现代社会生活中人文价值失落、精神家园失守、人际关系淡漠紧张、社会发展失衡,都具有积极意义。
更现实点说,“行仁义”当然能“多福寿”。一位贵州小伙曾在四川成都骑自行车撞倒了6旬大爷,宽厚的被撞老人多次让其离开却“撵”他不走,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救助老人义举,由此被人们誉为“仁义哥”。事情传出后,社会各方都为其捐款,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对于仁义之举的肯定。最后,这位“仁义哥”却婉拒了社会的帮助,将仁义进行到底。
如同孔子所言,“仁”就是要“爱人”。我们要做到“仁义”,就需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人温、良、恭、俭、让。而且,这种“仁义”的传承性也是极强的。在让奉献者享受到“福寿”的同时,它们还具有恒久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中断。推而广之,若能够用仁义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加以规范,人们就能自觉达到一定的道德要求。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种种乱象肆虐之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美德,以“仁义”及其所体现的伦理原则培养人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最终不仅会遏制乱象的蔓延,还将使得文化和谐更进一步。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理应重视仁义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以德治国”战略尽快实施,用道德来建构和谐文化。
作者:穆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