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慈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8日 10: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两位“全球首富”和“第三富人”,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慈善热潮。从盲目跟风到冷静思考,公众率先经历了一场观点碰撞的思维“盛宴”。如今,拨开“巴比”来华的舆论硝烟,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眼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慈善?

  中国慈善源远流长,慈善历史和慈善文化不比国外落后。而随着国力崛起和国民慈善意识的觉醒,中国慈善事业更是掀开新的历史篇章,捐赠额突飞猛进,到2009年,年捐善款已逾400亿元(据中国慈善排行榜数据)。相比之下,包括英国、美国在内,多个欧美国家的慈善业却在金融风暴的洗礼中遭遇资金短缺,不少公益组织甚至裁员缩减规模。

  在此背景下,中国慈善业更显得朝气蓬勃,潜力无限。这应该也是“巴比”来中国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中国慈善大可不必对“巴比”及其身后的美国模式顶礼膜拜,而是要树立起与慈善业欣欣向荣相匹配的自信和胆识,在飞速发展中摸索出符合自身现状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模式”。

  找到自身的问题,然后解决它,这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对于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慈善来说,关键在于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之路,先进经验依然值得借鉴。制度层面,纵观慈善事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大部分慈善行为是在财产税、遗产税的“倒逼”下形成的。因此,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税收制度的配套改革。

  管理层面,各种慈善组织的发育和完善,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监管,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问题是,慈善组织很不健全,且监管失灵,致使乐善好施的企业家较难找到符合自己愿望的慈善项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培育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操作层面,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模式仍待突破。盖茨慈善基金会被誉为“会下蛋的鸡”,因为其投资回报率极高,而这也使得盖茨基金会在过去多年中有了雄厚的资本源源不断用于慈善。而在这方面,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基金会整体上依然缺乏增值保值能力和制度方面的创新。

  国人乐善好施古已有之,而今,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公众意识的进步,中国的慈善业也迎来了从传统募捐型到现代管理型的蜕变。已有一些机构、一些创新者开始摸索慈善机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面临各种艰难,但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才是我们应寄予厚望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慈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