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09: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到了今年年底,如果“壹基金”真的结束和中国红十字会的挂靠关系,那是不是就要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其实,对于“壹基金”的未来,我们完全不必过于悲观,相反我们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因为“壹基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许可以使它免于在近期被关门的局面。他的特殊性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李连杰和他背后的比较专业的团队。第二就是“壹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慈善记录。第三是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壹基金”已经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了大家,让大家看到了民间慈善的行为。
但是同时,因为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在这段时间,“壹基金”虽然影响了大家,但同时也憋屈了自己。到了年底,“壹基金”的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条是大体维持现状,以现在的方式继续进行。也许还是有点憋屈,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形势比人强”——继续做善事做好事,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另一种则是我们最渴望看到的——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关注,让“壹基金”也许可以比我们期望的更早一点,成为我们首家的民办的公募基金会。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通过“壹基金”的慈善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慈善的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它的非功利性;第二个它的支援性;第三则是它的民间性。
从我们目前的制度创新角度来看,留给“壹基金”的一条更好的道路,就是成为民间公募基金会。大家现在都很关注“壹基金”的未来,为了让它的未来不再那么憋屈,我们需要体制的创新。
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把“壹基金”或者它背后的某些良莠不齐的所谓民间慈善组织都变成公募基金组织。而是能够用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让一些表现良好,公众认可度高的非公募基金会能够通过一个制度的“门”,进入公墓基金会的领域里面去。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将我们的关注目光放在“壹基金”或是李连杰方面,在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的领域里,它只代表了一种类型而已。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怎么让李连杰的“壹基金”在良好的慈善记录下进入“门”里面,同时还要关注已经进到“门”里面的公募基金会的表现是否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