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刘润华:打造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2日 10: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0年来,深圳民政事业成绩喜人。在全国民政事业发展中有很多创造和建树,总体上走在前列。”日前,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深圳民政事业的管理实践创新给予了肯定。

  就此,《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就基层管理模式和社会福利两方面更为深入地探讨了深圳民政工作的率先与先行。

  基层管理:“去部门化”

  “‘去部门化’的意思就是淡化部门概念,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模式。”刘润华向记者解释说“去部门化”的管理方式主要针对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而言。他举例:“你在社区建立一个社区工作站,不可能局里每个部门派一个工作人员过去,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知晓所有的工作流程,能流畅地进行跨部门的工作。”

  2009年7月20日,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其中,“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位列第一。

  刘润华介绍,根据协议,深圳将选择试点区域探索整合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资源,来提高民政工作的行政和服务效率。

  “具体来讲就是推行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并行,社区工作站承接从居委会剥离出来的行政性管理工作,居委会主要从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工作,凸显其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能,”

  他告诉记者,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三步。一是在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开展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将社会工作站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和资源进行整合,减少行政管理层级,缩短行政链条;二是探索建立跨部门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各部门在将工作延伸到社区时,不各自为战,而是由某一统一的主体运作。他说“在这一步上‘去部门化’的工作方式更为凸显”;三是探索建立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相互配合与支持的体制机制。在剥离居委会的行政性职能之后,适当调整居委会的范围,使之逐步与物业管理的范围相同。

  社区工作站实行“去部门化”的工作方式无疑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但设立社区工作站的意义何在?

  最主要是解决了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冲突问题。他解释,就一个居委会而言,所代表的居民利益和政府所代表的整体公共利益难免有所冲突,两类事物都交由居委会独立完成,难免产生角色的模糊。“居民不满,把责任推给政府;政府不满,把责任推给居民,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建立社区工作站,各行其职,角色冲突的问题就解决了。”

  “‘去部门化’的前提是‘去民政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基层工作。为‘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打好基础。”刘润华强调。

  深圳在社会救助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应保尽保,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从单一的低保救助发展成为由教育、医疗、住房等多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相匹配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福利方面,由补缺型社会福利迈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扩大了福利对象,提高了福利对象的待遇。

  战略目标:“普惠型社会福利”

  2007年6月14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关于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圳市第一个有关民政事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民政工作的地位、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化,即积极拓展社会福利,逐步扩大社会福利对全体户籍人口的覆盖面,适度兼顾非户籍人口,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对社会福利的需要。

  2009年,在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中,正式提出深圳市将率先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刘润华认为“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普惠型’是针对之前的‘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而言的。”他解释说,“普惠型”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同等条件的群众,都能得到公平的社会福利;二是指福利对象将扩大,由小部分特定对象逐步面向更大群众,乃至全体市民。

  他举例,2006年,深圳在全市选择了10个社区进行家居养老服务试点,每个点投入资金30万元。一年下来,平均每位老人一年的服务费用达到1万元,扣除场地租金、水电费、工作人员的工资外,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资金直接用在老人身上。

  “这样的模式不仅人均服务费用高不能推广外,全市只有千分之一的老人能享受到这种福利,这是不公平的,就违背‘普惠’的原则。”他介绍,从2007年开始,深圳对老人分类,按年龄、身体状况分成几种情况。“我们开始资助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和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这四类。为他们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样受补贴的老人比例占到了百分之十几,人均的服务费也下降很多。”

  目前,深圳已经从单一的低保制度,发展到以低保制度为核心,并包含医疗、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的综合性救助体系,在专项救助中的一些做法已经上升到普惠型的层次。刘润华说,根据深圳经济承受能力,深圳将有计划、有步骤扩充“普惠型”社会福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