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农妇欲公开受捐账目遇尴尬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08: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三峡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三峡晚报讯 这是一场被称为“宜昌版《血疑》”的爱心募捐行动。夷陵区的一个普通农妇屈祥珍奔波发起,最终帮助患肾衰竭的养女宋春燕找到了亲生父亲,接受换肾手术后获得新生。

  为了让所有曾帮助过她们母女的好人安心,也为了给自己正名,屈祥珍想将她的获捐账目用途公布出来,但却发现这种属于“个人行为”的募捐并没有途径来支持。

  20万善款汇集国内爱心

  “谢谢您当初的帮助,燕子成功做了移植手术,现在已经能够工作了,真是太感激了。”

  从今年6月开始,在养女宋春燕康复后,屈祥珍一直在带着女儿做同样的事,当面或打电话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她们的人。

  这些捐助者有邓村街头的理发匠、村干部,也有众多宜昌市民、来自香港的慈善家和没有留下汇款人姓名的多笔捐款。

  从去年3月至今,社会各界向屈祥珍母女捐助的金额达到20余万元。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当初的捐助者都衷心的向屈祥珍表示祝愿。但当屈祥珍拿出账本,想将捐助款的用途告知“恩人”时,对方都无一例外的摆手,“只要孩子治好了病就好,我们相信你。”

  这种答复让屈祥珍既感激又有些不安。

  “来自社会的这么多爱心,我没有能力来偿还,但必须把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告诉这些好心人,否则有些议论让我无法安心。”

  四处奔波只求“正名”

  让屈祥珍萌生公布账目的念头,来自于数月前亲戚的一句悄悄话。“听说香港那边捐助了几十万,你女儿治好病后还剩下多少?现在村里不少人在议论呢。”

  这番话让屈祥珍惊呆了,“直到现在家里还欠下不少外债,这几个月才陆续还了一些,怎么敢留下女儿救命的钱。”

  这话要是让捐助的好人们听见了,他们心里会怎么想?越想越不安,屈祥珍找到村里管广播的办公室,想通过村委会的小喇叭公布捐款的账目。

  但村干部告诉她这个不适合在广播里放,并劝说她“别人当初捐款并不是想图回报,不用这么做。”

  为了筹集女儿换肾的费用,屈祥珍曾蹲在人流如织的武汉市几家医院门前,向过往的路人发着纸做的求助小牌。

  和当初下决心要救回女儿一样,想把账目说清楚的想法一直让屈祥珍辗转反侧。

  她给记者出示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捐款的来源,以及宋春燕在宜昌、武汉等地治病的各项费用。

  笔记本上的记录有的潦草有的工整,这都是屈祥珍在街头、医院门诊处、车上匆忙记下的。

  本子内详细的记录了捐助者的姓名和金额:邓村乡杨乡长300元、街上理发店老板50元、安徽无名先生500元……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衣服和牛奶等。

  屈祥珍问记者,“你说现在我怎么才能把这个账目公布出来,让所有捐助过我们的好心人都能知道?”

  难“说清”的良心账

  屈祥珍认为,不把这笔账目说清楚,不仅仅她个人背负不了这样的名声,也对不住那些帮助过她们母女的捐助者。

  但实际上,她所要公布的,仅为她个人接受的5万多元内地捐款,这些捐款的来源分别为邓村乡、宜昌市区,以及包括来自上海等外地省市的汇款。

  相比起内地的捐助行为,来自香港市民的20万元捐款在具体使用上则“专业”了许多。

  这笔慈善捐助在到位后,并不从屈祥珍这里经手,“香港的慈善会有专门的人跟随,每当需要钱时,申请批准后直接打到医院账户上。”

  屈祥珍说,在自己手中的社会捐助使用完后,宋春艳一直在该慈善会指定的宜昌城区一家爱心诊所进行后续治疗。“大概申请使用了这笔捐款中的13万多元。”

  在屈祥珍拯救养女的努力中,作为专业慈善机构的宜昌慈善机构也曾伸出援手。

  深受此事感动的宜昌慈善总会副会长张兵曾代表慈善总会,向屈祥珍转交数千元善款。同样的,这笔善款按照慈善总会的要求,也开具了票据并登记备案。

  对于屈祥珍想公布自己所经手的捐款账目的举动,张兵认为,值得鼓励,但这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公布这个账目也很难说清楚什么。

  他表示,目前屈祥珍即使通过慈善机构,也并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对这种个人受捐进行监管。

  “应该说,屈祥珍的想法是好的,我们也鼓励她将账目透明,从而也能够给一些奉献爱心的人给予更多的信心。但作为一种个人受捐行为,她如何来说明这些善款是如何使用?又能通过什么途径公布出来?”

  应当引导慈善常态化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培峰认为,个人出于爱心进行慈善行为其实是很高尚的行为,但实际上会留下很大的制度真空。

  这其中就包括“钱是怎么用的?社会有没有有效的监督?而组织化的公益行动会大大降低这中间交易的一些成本,比如公开的信息、长期的信誉保证等。”

  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助学、还是贫困或因病求助,都存在着个人捐赠和受捐的情况。

  宜昌社会学家刘开美同样也被屈祥珍的事迹打动,他认为,屈祥珍为救治养女向社会募捐,首先是一种爱心的支撑,随后她的困惑,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自身道德层面的要求。

  “对于屈祥珍的这种个人受捐行为,不应过分苛求去如何规范,而主要关注如何将来自社会的慈善和爱心捐助成为一种常态化。”

  刘开美表示,当社会慈善行为常态化后,类似屈祥珍这样的个人向社会募捐行为将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将是和香港一样,更加成熟的慈善机构来进行援助。

  “这样做不仅减少了个人向社会募捐的不确定性和道德风险,也能够增加慈善行为的覆盖面,让爱心捐助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本报记者何凡屈祥珍在向记者说明她的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