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公众环境素质不再雾里看花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14: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环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的主持下,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组织实施,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报告》形成的“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环境素质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建立起了适合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它为持续开展公众环境素质调查和长期跟踪公众环境素质状况,也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基础。本期教育版将就这一《报告》为读者进行解读。

  解读1:为何要建立这样一套指标体系?

  随着中国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国内缺乏统一、规范的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使对环境素质的科学评估工作滞后。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在公众环境素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评估公众的环境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环境素质内涵的指标测量差异较大;在概念界定、测量指标的选择和调查程序及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环境素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的方式与程度也还存在不足;缺乏统一、规范的公众环境素质指标体系,使对环境素质的科学评估工作滞后等。因此,制定一个较为权威的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成为环境素质评估工作中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报告》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持续开展公众环境素质调查和长期跟踪公众环境素质状况,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解读2:该用哪些指标进行准确评估?

  《报告》中建立的“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是为反映公众在环境素质及各层面上的类别及数量差异,根据环境素质定义及理论假设,经操作化而设计出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代表性的一系列测量题目。设计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区分公众在环境素质方面的不同类别及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描述人们环境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报告》详细介绍了这一整套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报告》指出,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应包含环境知识(EC,Environmental Cognition)、环境价值(EV,Environmental Value)、环境态度(EA,Environmental Attitudes)以及环保行为(EB,Environmental Behaviors)4个模块,分4级指标,共64个题目。其中,环境知识是测量公众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知晓度和正确率;环境价值是测量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环境态度是测量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心理倾向以及对具体环境问题的社会态度;环保行为则是测量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日常行动与公共参与程度,包含日常性环保行为和参与性环保行为。

  此外,在调查公众环境素质的过程中,还应配合5个附加模块,即环境问题严重程度评价、居住地环境满意度、环境责任归因、环境知识渠道和个人/家庭特征。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完整呈现了人们在环境素质研究领域的理性思考过程,成为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精炼概括,另一方面,它科学测量了人们的环境素质状况,客观描述了特定阶段公众的环境素质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公众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了依据。此外,这个评估指标体系真实反映了一定区域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为比较区域间环保工作差异,巩固先进、督促后进提供了翔实的决策依据。

  解读3:评估指标对环境宣教有何帮助?

  这份《报告》除了建立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之外,为了使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环境宣教工作,全面提高中国公众的环境素质,《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建议组织开展一次大样本量的环境素质调查,进一步完善中国公众环境素质指标评估体系,并确立《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使用效力。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定期的持续的环境素质调查制度,将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服务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三是在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中,规范使用“公众环境素质”的概念。四是启动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行动计划工作,适时制定并颁行《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为提高中国公众环境素质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