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彩虹泡泡,你可以不走吗?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10: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自1992年,联合国将每年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智力障碍属于残疾的一种,对于大多数四肢健全的智障人士而言,能够拥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时间飞快,一眨眼我在彩虹泡泡已近半年多。在彩虹泡泡待得日子不算长,但是在这个团队里我和我的伙伴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一块手工精油皂的制作过程和周期。最主要的是泡泡的两位老师教会我怎样去接触社会,让我们自己写文章表达看法和理想。让这个社会从歧视我们的眼光变成为我们感动和骄傲,让我们自己也觉得别人能做的是我们也能做,而且比别人做得跟好。”

  这是上海上钢街道阳光之家学员王磊在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前夕写的一篇作文里的话。但再过一个月,彩虹桥公益社和上钢街道的合作将到期,像王磊一样参与过彩虹泡泡项目,在刘老师和文雯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树立起自强自尊意识的智障学员们如今不得不学习另一件事——告别。

  像普通人一样专注工作

  像往常一样,周一下午是彩虹泡泡的课程。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浦东的上钢街道阳光之家活动中心,此时距离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据阳光之家的生活老师梁老师介绍,轮到要上制皂课程的那天,学员们的兴致就特别高,有时还没等活动中心开门就早早来了等在门口。

  阳光之家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自2005年起实施的以帮助智障人士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具体措施为在街道、乡镇建立“阳光之家”,组织智障人士在一起学唱歌、跳舞、做手工,进行家务训练等。上海目前约有智障人士近7万人,共建有“阳光之家”240个。

  当彩虹泡泡的文雯老师和刘蓉老师走进教室时,学员们立刻放下了自己手中的事,麻利而有序地清理课桌,并将置于教室一角的半成品手工皂小心翼翼地搬到课桌上。没有上课铃声,也没有人提醒,但制皂课就这样自然而然开始了。

  今年3月份,彩虹桥公益社的刘蓉和文雯带着彩虹泡泡项目来到了上钢街道阳光之家。彩虹泡泡项目是通过职业化的培训,让智障人士成为台湾某知名品牌手工皂的生产者,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是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就业。

  彩虹桥公益社创办于2008年,2009年在民政局注册,在朋友启发下,刘蓉决定用手工皂作为彩虹泡泡项目的基础。这个朋友就是后来成为她的拍档、同样热衷公益的文雯。为了选择质量过硬的合作商,刘蓉几乎搜遍了淘宝,用遍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手工皂。

  项目负责人刘蓉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手工皂是用传统的冷制技术,所以制作周期长,通常一块肥皂从最初配方到最后包装要4个星期的时间。今天的任务是将经过冷凝的肥皂切块。

  参与项目的12名学员围坐在一张长桌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在切片之前对肥皂进行细节打磨,有的负责用工具进行切块,有的则负责环境卫生。

  记者发现,学员们通常是两人一组进行一项工作。文雯老师主要负责学员们的授课。她说,3月份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她发现同学之间大多自顾自活动,缺乏交流。所以他们把平时不太交流的学员分成一组要求协同工作,起初双方都很排斥,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样很难完成工作,所以就慢慢转变态度开始磨合,现在如果工作上有失误,两个搭档会抢着为对方辩解,自己承担责任。而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一种进步。

  无论是细节打磨还是切块,制皂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制作者十足的耐心和细心。此时学员们的眼神无异于任何一个专注工作的普通人。

  产品和就业都需要市场

  刘蓉说,对于智力障碍人士而言,他们并不是缺乏劳动能力,缺的只是机会。

  在“彩虹泡泡”实施的同一年,上海市政府继“阳光之家”之后,将“阳光基地”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有劳动能力的中轻度智障人士提供康复及就业培训,根据就业年龄的设置,阳光基地将招收16—50岁的男性和16—45岁的女性,培训项目包括面点师、后勤服务等。上海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培训合格后,各区县残联可为其推荐就业,比如通过面点师或者餐厅服务培训的人员可推荐至棒约翰餐厅就业,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推荐成功获得岗位。

  制皂课程之后,是每月一次的“交心会”,除了发放制作手工皂的报酬,文雯每次还会给出一个主题让大家进行发言讨论,比如如何面对歧视、我的理想、如何花零用钱等。

  就像课程开始前一样,学员们自觉地将桌子收拾干净,等待开会。一名学员告诉记者,他喜欢“开会”,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

  刘蓉说,前段时间在“交心会”上他们已经帮学员们打过“预防针”了,让他们慢慢接受项目即将结束这件事。项目实施至今,这些学员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待人接物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是有用的人。

  在彩虹泡泡所生产的手工皂包装上,有产品明细和彩虹桥的logo,特别的是在每一块手工皂上还有制作者的亲笔签名。

  刘蓉表示,他们的产品是为数不多的有QS质检标志的手工皂,产品质量过硬。但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却屡屡碰壁。由于手工皂的用料、工艺等成本较高,所以销售价格也不便宜。刘蓉说,她曾带着产品去街道居委做推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认同手工皂的工艺并接受其价格,他们的产品只适合是小众化的消费群。但最令刘蓉气愤的是,有人得知产品是由智障人士制作而成,就立马对产品质量和卫生提出质疑。据了解,彩虹泡泡的产品目前主要在上海一些私人的精品店销售,每月销售量为100多块。相比最初每个月才3、4块的销量,刘蓉表示已经有了质的飞越。但要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要让学员们获得更多报酬,目前的销售量远远不够。销售也是令“彩虹泡泡”头疼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是草根背景的“彩虹泡泡”还是政府背景的阳光基地,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帮助残疾人获得就业。刘蓉说,彩虹桥其实就是一个沟通桥梁,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比如产品做出来了,没人购买的话,项目就不可能长久。智障人士获得了培训,如果没有企业愿意聘用的话,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文雯告诉记者,最近有的学员比以前更努力更认真了,因为他们知道可能不久后彩虹泡泡就要走了。在资质方面,智障人士虽然低于普通人,但他们比普通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