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更多>> >

“官方”基金会不应受歧视
NGO主动扩大传播面才能消除质疑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8日 14: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嘉宾现场热烈讨论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刘明胜、李亚鹏、王汝鹏、付小明。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认可的几大基金会一直是我国公益事业的支柱力量,希望工程、母亲水窖等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也多是由他们发起并实施。然而近年来,随着草根NGO的兴起,这些大基金会的“官方”背景突然成为了人们关注、讨论的话题。如何看待这些官方认可的基金会,“官方”背景是否对他们的公益行为带来影响?本期公益演播室,主持人和三位嘉宾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本期嘉宾

    王汝鹏: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曾任中国红基会秘书长、希望工程全国监察委办公室主任,1990年开始公益事业。

    李亚鹏:演员、慈善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会主任、义工。自2006年创立嫣然天使基金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2009年嫣然天使基金获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付小明: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副总裁,从事企业公益事业17年,主持建立了强生“关爱老年人爱心专线”,专注于中国老年群体心理健康。

    主持人

    刘明胜:《京华时报》副总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策划了京华希望小学、京华博爱卫生院、京华公益书架等多个公益项目。

    讨论 1   “官方”NGO透明度遭疑

    主持人:个人做公益很容易得到大众的宽容和理解,但为什么大家对官方认可的基金会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有这么多质疑?

    王汝鹏:扩大传播消除质疑

    王汝鹏秘书长对透明度很烦恼。他举例说,汶川地震时,红基会实现了捐赠人的捐款能在网上直接查询,并能把捐款人捐赠的资金和所捐建项目一一对应。“我们自己觉得挺透明的,可仍然有人批评我们不透明,所以有时我们也烦恼。”王汝鹏说,但他又理解公众,毕竟这些信息是通过红十字会自己的渠道发布的,传播面有限,那些没有看到这些信息的人确实是不知道的。王汝鹏说,如何扩大传播面是公益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只有通过扩大传播面,才能推进公益机构的透明性,消除质疑。

    李亚鹏:媒体引导也有关系

    李亚鹏认为现有官方基金会大部分透明度都是较高的,“不是透明做得不好,很多对透明的质疑也与大环境有关,比如媒体的引导和判断,凡是质疑的报道就能够得到显著的版面、位置,而基金会一些公开、审计的信息却往往得不到媒体的支持。”李亚鹏希望社会各界在质疑前一定先有调查,“网站数据公布是公开的,如果你真正有心关注,想要获取这些信息,是完全可以获取到的。”

     讨论2    “官方”公益组织为何受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