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

蒋国珍:一名共产党员的贫穷与富有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15: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按:新余市80岁的农村离休党员教师蒋国珍,30年来,他倾其所有,资助和奖励学生达2万人,资助金额逾20万元,超过他全部的工资总额,而自己却过着苦行僧般的清贫生活,成为捐资助学的又一个新时代武训。蒋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崭新形象,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一名共产党员的贫穷与富有——记新余市渝水区农村离休党员教师蒋国珍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0年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30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
       他的节俭世间少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四季吃红薯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区区几百元就可度过一个年头……
       这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他捐资助学从不图回报。这是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万千心灵。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却亲似儿女。
       他,就是新余市渝水区一名普通离休党员教师——蒋国珍。

蒋国珍:入了党,我就是党的人了,今后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

       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师范学历,参过军、打过仗。解放后,他先后在新干县城关区政府、新干县公安局、南昌地委宣传部、铜鼓县政府等政府机关工作。1953年,因当地小学教师严重缺乏,蒋国珍被组织派遣到铜鼓县三都小学代教,他是教学上的多面手,先后教过语文、数学等多个学科,不管教什么学科都尽心尽力。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在常人看来,二十多年的不公正遭遇,一定会让蒋国珍牢骚满腹。可令人意外的是,平反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给国家用于助学。9600元,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无疑是个大数字,可在蒋国珍眼里,这笔钱用于助学比自己享用更有意义。
       1995年,65岁的蒋国珍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他早就盼望成为党的一员,尽管以前被打成右派,不敢向党组织申请,但他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97年,他激动地站在党旗下宣誓入党。面对鲜红的党旗,蒋国珍热血沸腾:“入了党,我就是党的人了,今后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 入了党,就是组织的人,就要为党的事业献出全部的光和热。前几年,村里搞田园化建设,他找到村民小组长,捐献300元钱。村里人上医院、做房子缺钱,他都慷慨解囊。他还欣然接受了当地关工委委员的职务,利用农闲时间到各个中小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义务宣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引导家乡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蒋国珍老人时刻关注着灾区抗震救灾情况,并先后两次为地震灾区捐款。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当月的全部工资和平时的一点积攒。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几元钱。
 
蒋国珍:我老了,干不了大事,就为让贫困孩子读书尽一点绵薄之力

       蒋国珍于1983年因病提前离休。离休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来到离家不远的罗坊镇下山桥中学,与校方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前50名者,分等级每人分别给予5至20元不等的奖励。后来,这项奖励就成了一个固定奖项,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蒋国珍奖学金”。 随着退休工资的提高,蒋国珍开始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学生。他希望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不要因为贫穷而失学。  新余市邮政局的敖辛伦不会忘记,当他1988年考取省邮电学校时,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悲痛、忧虑导致左眼失明,家里一贫如洗。就在他迫于无奈、准备放弃求学的时候,蒋国珍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在极度痛苦中见到了曙光。时过多年,敖辛伦说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那天我去了蒋老师家,他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从身上掏出30元钱,叫我先去买点日常用品,准备上学。当我赶到学校的时候,蒋老师的汇款单也随即‘追’了过来。以后的4年,蒋老师都按时寄钱给我。”每次接到蒋老师的钱,心灵都有一种颤抖的感觉,觉得这不是钱,而是蒋老师的心和血。虽然我的亲生父亲去世了,但蒋老师给予了我像父亲一样的关爱,我能有今天全靠蒋老师的帮助。”
       罗坊镇村民胡细莲说:“我女儿廖思思去年从新余一中考到了江西农大金融系,当她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既高兴又难过,因为要面临着昂贵的学费给全家带来的压力。蒋老师听说后来到我家,他说‘你拿录取通知书来我看下’,他看后说‘好,考取大学是非常好的事情,你是不是有困难?你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可是后来他真的把钱送到我家来。这件事让我觉得世界上真的有活雷锋。”
       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这些名字和数据并一不完全。31年来的风雨岁月,蒋国珍究竟捐助了多少困难学子,他自己也不知道。原下山桥中学的学生李爱平对蒋老师资助他们兄妹三人上学的善举刻骨铭心。十多年前的一天,他因家庭贫困没钱买饭票,蒋国珍老师打着赤脚,手拿一根扁担、两个蛇皮袋,一身湿淋淋地走到李爱平课桌边说:“爱平,你有困难,怎么不对我说呢?”随即拿出一张“李爱平交来大米42斤”的收条放在桌上。刹那间,李爱平热泪盈眶,哽咽无语。后来,李爱平及其哥哥、妹妹相继考取大学。前后几年时间里,蒋国珍共资助李家三兄妹近9000元。翻开蒋国珍发黄的笔记本,记者看到一连串他资助过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有心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30年来,蒋国珍资助的资金已逾20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额,这其中还有他开荒种地的辛苦钱。蒋国珍的事迹经媒体报道传开后,有不少人被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有人说他是个“傻瓜”:自己无儿无女,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给了别人。蒋国珍对此嗤之以鼻:“正因为我没有儿女,所以我把天下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儿女。我老了,干不了大事,就为让贫困孩子读书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蒋国珍:一味贪图物质享受是卑劣的,无私奉献才是伟大的

       走进蒋国珍家里,看到的是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破房。唯一称得上家具的是一张旧床和一张旧书桌,床边有一排土陶罐,里面全装满了红薯干。吃,他每天不到1元钱,1年吃不到1斤油,还是无人问津的牛肠熬的,他常年吃的是用红薯或其他杂粮加一把米煮成的“混合饭”,花钱买点牛下水已属“营养餐”;穿,他20年没有买过新衣服,身上穿的,全是捡别人穿过后扔在外面的旧衣服。一条毛巾,他要剪成两截,分两次用几年。晚上邻居家都是电灯通明,他却舍不得用电,只点煤油灯。逢年过节,各级部门走访慰问送些水果、糕点、年货什么的,他不是送给孤寡老人,就是换成钱资助困难学生,自己从不享用。
       这就是蒋国珍,他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没有太多的钱,30年,20余万元,在有些人看来并不算太多,可却是他全部的工资收入和开荒种地辛苦劳作的钱。以他的工资收入,原本也可过得较为富足,但他却省吃俭用,为的是节约下每一分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帮助贫困学生,花钱再多也毫不吝惜;而认为不该花的钱,再少也舍不得。这就是蒋国珍!他导演的一次没有寿星的寿宴至今还让人们津津乐道。那是他七十大寿的时候,他的侄女为尽孝心,要给他做寿宴。蒋国珍觉得太费钱坚决不同意,可侄女却坚持要做。一个坚持要做,一个坚决反对,结果是侄女买了鞭炮,办了酒席,却不见寿星踪影,祝寿宴成了一场没有寿星的宴席。
       当别人对他的异常节俭疑惑不已时,蒋国珍道出了心里话:“一味贪图物质享受是卑劣的,无私奉献才是伟大的。把一分一毫的钱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感到幸福快乐。”
       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伟大的人格。这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精神吗?!
       大爱无边,真爱无痕。蒋国珍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宣传其先进事迹。中宣部下发了《关于离休教师蒋国珍助学扶困事迹的报道通知》。蒋国珍的事迹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网友。一名热心网友在互联网上留言:“蒋国珍的境界,不是人人可达,也无需众人皆达,但作为一个参照系,一盏明灯,却很有必要。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抬头看看蒋国珍,于我们的人生,于我们的心灵,于我们的社会,于我们的国家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