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球迷难敌营销
10月16日下午3点,一场不同寻常的拍卖活动在北京世贸天阶举行。拍卖现场看似比通常意义上的拍卖会更喧闹些,而且,不同于那些被“西装领带”填满的拍卖会场,这场拍卖的竞拍者不少都做球迷打扮。
下午3点45分,受球迷追捧的特殊“拍品”登场了。原来,吸引众多球迷“投身”拍卖的是11月4日即将到访中国的“球王”马拉多纳的“全球首次午餐权”。
捐助一元钱,就能参与现场竞拍,口袋丰厚点的,还有机会带着6位亲朋好友与球王亲密接触,同时为慈善事业做贡献,这样的拍卖确实对“铁杆”球迷极富吸引力。
然而,最终以私人名义参与竞拍的球迷们集体“倒下了”,财大气粗的企业竞拍者笑到了最后。英利集团的代表王珂最终以20万元的价格得标。
与老马交谈、碰杯、拥抱、合影、互赠纪念品、签名留念甚至得到老马的一根白胡须,这些让球迷感到兴奋的“福利”未必是英利集团参与拍卖的惟一目标。
这家从事新能源业务的中国企业曾通过今夏南非世界杯赛场边的滚动广告看板抢占全世界眼球。资深的球迷对“英利”两个字的印象恐怕更深些。
也许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是出于对足球的喜好积极推进“足球营销”。即便如此,一旦足球与营销捆绑在一起,大多数人恐怕只能从他的举动中看到营销价值而不是他本身的球迷身份。
最超值的午餐
拍卖的形式几乎先天决定了“球王”午餐多少有些“功利”,但事实上,与其他名人慈善拍卖相比,马拉多纳与英利集团之间的“交易”除了为英利带来企业知名度再次提升外,未掺杂太多金钱色彩。毕竟,球王不懂做企业,而英利也早就算是知名企业了。
同是“卖午餐”,与“球王”相比,在当今中国,“股王”巴菲特的午餐可能更吸引商界人士。巴菲特10年来建立起的午餐好“口碑”足以让任何希望通过他的“金”手指点拔一下就立刻身价倍增的人趋之若鹜。
众多宣称从巴菲特午餐中获益匪浅的人中,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创始人赵丹阳与巴菲特的午餐恐怕是目前公开的最超值一餐。
2009年6月底,赵丹阳行使了他用211.01万美元拍回的权利,与巴菲特度过了愉快的午餐时光,但是,餐后,他的一番言论却留下了“话柄”。
他接受访问时称,共餐时曾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17.52 -1.02%]。此言一出,“巴菲特效应”导致物美商业股价短短4个月累计上涨47%,而赵丹阳作为物美第二大H股流通股股东,此后套现获利2.17亿至2.36亿元。
颇耐人寻味的是,2009年再度拍卖午餐时,巴菲特增加了新的限制条款——午餐期间不讨论个股。不少媒体把此举解读为杜绝“赵丹阳现象”发生。
不过,不谈“个股”并未降低巴菲特的午餐价格。
多赢与尴尬
有了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在前,追赶大师步伐的自然不乏其人。今年以来,拍卖名人时间不仅是一种慈善方式,甚至已成为摆上台面的营销手段。
最近的经典案例发生在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身上。6月15日晚10点,“史玉柱的3小时”拍卖落槌。史玉柱成为第一位“卖时间”的中国名人。
这次拍卖带来了一个多方受益的局面。史玉柱用拍卖身价证明了傲人号召力。事实证明,有时候,最知名的失败者的成功经验更吸引人。史玉柱的第一次卖出了近200万元,而巴菲特的第一次,只卖了2.5万美元。
策划拍卖的优米网同是受益方。该网站“一拍成名”。创始人王利芬甚至坦言,这就是一种营销方式。即便这种营销不能成为长期支撑网站发展的固定模式,但仍为一家初创的网站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拍卖甚至为只出价不及时付款的得标人也提供了“出名”权。以200.1221万元价格拍下史玉柱时间的第一得标人苏彦彬,虽未及时履行付款义务,却成了媒体和网络红人。
午餐拍卖造就了多赢局面,有时候也会催生让人尴尬的局面。7月17日,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加入了拍卖午餐行列。他应温州当地媒体邀请,公开拍卖3小时午餐时间,拍卖所得的款项捐助慈善事业。然而,这位曾以36亿元财产位列“2009年胡润百富榜”第289位的富豪的“义举”不仅遇冷,还招来不少非议。“自我炒作,做广告”的质疑声始终伴随拍卖全程。5.5万元的最终成交价也被网友指为“不如自己直接捐钱做慈善”。
“只要初衷是好的,别人怎么议论,我都很坦然。”面对众多质疑,郑元豹无奈地说。也许,郑元豹可以坦然。在这场变味的“午餐盛宴”上,如果200万美元巴菲特们和200万元的史玉柱们没有因为午餐伴生的“功利”之果而受到公众苛责,5.5万元的郑元豹们也大可不必忐忑。毕竟,慈善原不该以贡献金额多少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