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慈善热情需要文化支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8日 15: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湖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去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占GDP的比例仅为0.01%,而美国为2.2%。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有关负责人昨天展示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为25元(11月3日《新京报》)。

  “人均捐款25元”表明了什么?按照主管官员的解释,就是在中国、美国、英国、巴西、印度五个国家中,社会捐赠占GDP的比重中国最低,“慈善事业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但这种说法只是“硬币的另一面”。既然在收入、保障等诸多方面,中国尚无法完全做到“与国际接轨”,又有什么理由一谈到“捐款与善心”,非得用“国际标准”来比划和丈量,才显公平、公道与公正?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提到捐款,恐怕很多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能先想自己捐多少,往往先问他人捐几何。假如搞错了秩序、弄错了级别,很可能还会捐出尴尬、捐来麻烦。这样的捐法,就算准确地统计出“人均25元”,意义也大为不同。

  所以,与其用“人均25元”考量国人的慈善热情,不如反思当前慈善文化的缺失。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照搬移植西方的慈善文化,而是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助人为乐,多行善事。就目前而言,前段时间热议的“裸捐”或许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无论富豪还是每一位普通人,都要有慈善意识,要学会去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同时,受到捐助者也要学会感恩。

  在“陌生人社会”,一个透明度高、信任感强的慈善体系,可说是形成这种慈善文化的前提。这需要政府的管理与支持,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和推动。如果慈善还是行政体系动员,捐赠行为也无法形成慈善文化沉积,即使人均捐款25万元,也不过是个“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