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官员称献血不方便影响无偿献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2: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阅读提示】

  年年无偿献血,然而大城市几乎年年出现血液供应紧张,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流动献血容易使供血产生波动,致使供血出现季节性短缺。

  为何供血会出现波动呢?在一线采血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血液中心、街头献血车等,从微观层面剖析一个血液中心在采血过程中碰到的烦恼及困惑,并探索解决之道。

  最近几天,北京市血库库存量已经开始回升,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基本得到缓解,8日是8900多袋,9日是9000多袋,而本市血液库存标准应在12000个单位(每单位200毫升)。

  年年无偿献血,然而大城市几乎年年出现血液供应紧张,原因何在?记者采访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血站”: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简称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流动献血容易使供血产生波动。

  苦恼一:献血主力来自街头,影响因子多,波动性大

  “无偿献血,有偿使用。这样下去,献血者可能就不会再有热情去献血了。这是个误会,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影响无偿献血的最主要原因是献血不方便。”在分析造成血荒的原因,刘江直言。

  1996年,第一辆街头献血车出现在北京市西单商场门前以来,目前北京街头共有27辆献血车,分布在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世界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无偿献血成为近年来北京血液的主要来源,90%的献血者来源于街头。

  刘江认为,街头采血车的采血量受该采血点附近人流量、人群构成、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北京地区季节性供血不足。以北京市血液需求平均每年15%的增长速度来估算,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通过研究多年血液供需数据,北京市血液中心得到的结果是:北京市无偿献血的主要力量是个人无偿献血人群,春秋季节是个人无偿献血的旺季。无偿献血的主力是年轻的未婚男士,这些人学历为高中和本科,职业为学生或商业服务人员。

  刘江介绍,通过无偿献血街头调研分析,在自愿无偿献血制度下,绝大多数献血者并不是为物质奖励而参加献血,而采供血机构的服务水平则直接影响到献血者对献血行为的内心感受。也就是说,如果献血者对第一次献血体验的感受不佳,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去献血了。

  刘江认为,一个人不会为献血去专门请假,献血完全是利他行为。但是献血不方便或者献血体验不佳,就会导致采血量波动,供血就容易出现短缺。

  苦恼二:出于安全考虑,越是节假日人多之时,流动采血车越无法停留在繁华地段

  针对血库告急的情况,北京市血液中心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争取增加3个街头采血点,计划分别设置在西直门交通枢纽、五道口华联商厦、欢乐谷;从下周开始,流动采血车将在本市80多所大学中轮转采血;延长部分采血点的工作时间,如西单、王府井、前门、海龙、东直门等采血点的工作时间将延长到晚上8点。

  然而,因条件限制,流动采血车也存在不少缺点,如条件简陋、空间狭小,特别是在冬夏两季,车内很难达到采血所需温度。这种条件,既不能给献血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又无法更好地保证采血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街头采血工作的开展。一些流动采血车的医务人员说,经常遇到的困惑是,越是节假日人多时,容易大量采血时,流动采血车却是没法在繁华地段停留。出于安全的原因,采血车无奈只能换人少的地方停留。

  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和解决季节性血液短缺问题,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流动采血点的规划,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增加流动采血点的稳定性。

  刘江透露,《北京市流动采血点设置规划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今年年底出台。该《意见》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对各区县未来血液需求进行测算,将采血点分为A、B、C三级进行详细规划。

  因为流动采血点位置的好坏能直接影响采血量的大小。北京市计划在2010年到2014年,重新设置规划流动采血点,主要是适当增设采血点,重点优化原有采血点的布局。刘江告诉记者,具体内容是,在保持现有商业区采血点规模的基础上,将采血点向人口聚集地区延伸,并有计划将部分“采集量较大且稳定”的采血点改设为“献血屋”。

  这一举措已经得到有效的尝试。日前,设立在西单文化广场西北角的绿色“玻璃屋”——北京市第一个街头固定献血屋正式投入使用。小屋可容纳7人同时献血,并解决了流动献血车内不能捐献成分血和造血干细胞的缺陷。

  苦恼三:预约献血比例过低,固定献血者规模不大

  为缓解血荒,北京市血液中心启动7万人的无偿献血者资料库,给他们群发短信,召唤他们参与无偿献血;动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团体无偿献血。

  刘江介绍说,北京从2006年已经实现100%无偿献血,与无偿献血发达国家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街头流动献血比例过高,预约献血比例过低。北京市无偿献血处于以流动献血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解决大城市血荒问题,就要使目前献血方式得到改善,实行预约献血和固定献血者队伍。

  与流动采血相比,预约献血则更有计划性,而且采血效率更高,这种方法也广泛被其他国家所使用,而现在在我国预约献血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还不足10%。据悉,目前新版的北京血液中心网站已经上线,网站上已增加了预约等服务项目。刘江认为,预约献血不仅让血液管理部门在献血“量”上能心中有数,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预约者何时、何地献血;而且也能让血液管理部门在“质”上能严格把关,通过预约保留和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从单次献血向固定献血的转变,从源头上保证血液安全可靠。

  血荒不只是中国所特有的,这是一个世界共性的问题。消除流动采血的波动性,要保证有稳定的血源。刘江认为,这就要鼓励固定献血者周期性重复献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固定献血者的标准来统计,固定献血者是指献血3次以上,每年至少献血1次。经常献血的无偿献血者通常被认为危险性最小,因为他们的血经常得到检测,如果有危险行为就不会去采血点献血。由于他们经常献血,有助于确保充足的血源,在需要紧急输血时还得依靠他们献血。

  刘江提出,“血荒一般发生在大城市,因为这里优质医疗资源多,各地的患者集中在大城市看病。而中小城市一般不会出现血荒,是因为他们用血量少。这种用血的不均衡可以通过调剂来解决,解决短期的用血不足,可以在卫生部门的监督下通过调剂的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