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专家谈云南溜索行医28年医生:扶贫需社会动员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 10: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新闻1+1》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我们国家偏远的农村,如何与外界解决交通问题,一直是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拉马底村溜索过江的状况,近期因乡村医生邓前堆的事迹受到关注。我国GDP已经世界第二,但是一些地方还很贫穷,如何应对?2011年3月1日央视《新闻1+1》播出《再见,“溜索过江”》,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我们国家偏远的农村,如何与外界解决交通问题,一直是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在云南怒江边上一个贫困的山村,多少年了,这里跟外界交通的方式竟然一直是最原始的这种溜索的方式,好在这种状况马上就要改变了,我们去看一下。

  字幕提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拉马底村

  解说:

  一条充满了危险的溜索横跨怒江,它是老者的记忆,它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眼前的生活。到东岸去,尽管每个村都有怒江落难的村民,但是这一条钢索却仍然是无数人通往外界的必须。

  记者:

  大爷您好,您多大年纪了?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

  62(岁)。

  记者:

  现在再过这个溜索体力上还行吗?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

  可以的。

  记者:

  还可以。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

  还可以。

  记者:

  不累啊?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

  不累,过了就到了嘛。

  记者:

  害怕吗自己过?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1:

  害怕。

  记者:

  为什么不去绕山路走桥呢,为什么还走这个索呢?

  福贡县瓦娃村村民1:

  因为那是很远。

  解说:

  35万元,孩子们就可以远离危险,150万元,村民们就可以赶着马车横过怒江,当然如果有700万,汽车就可以开进这些偏远的山区。修一座桥是每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一个想也不敢想的梦。如今一个调研组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来自于北京的交通运输部,村民们得到的回答是:桥可以修,而且马上就可以修。

  工作人员:

  拉马底村的交通出行问题是我们怒江上比较典型的出行难的一个村。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翁孟勇:

  中央领导同志对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民族群众交通出行非常关心,我们来调研,同时看望你,不光是你们村,包括整个将来怒江地区,所有溜索过江的问题,我们尽快要把它解决好。

  字幕提示:拉马底村交通规划图

  解说:

  中央关心,省里关心,为了解决过江难,县里的交通局已经制订了具体的规划。计划投资765万,建一座汽车吊桥,计划投资150万元,改建一座人行吊桥。还有925万元投资3条沙石公路、2座钢筋混凝土河桥。福贡县的拉马底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拉马底村村民:

  想买的东西还挺多。

  拉马底村村民1:

  想买的电视机、沙发。

  解说:

  改变离不开一个名字,他就是这个春天传遍大江南北的乡村医生邓前堆,46岁的他在这条危险的钢索上已经坚守了28年,溜索行医,救治伤病,风雨无阻。

  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

  以前是用木头做的滑板比现在更危险,拴不紧的话会掉进怒江沟里面,特别是溜索旧的时候是磨烂的嘛,铁索上有刺,刹车是手来刹嘛,刺着手心上出血,皮肤都刺烂了。

  解说:

  邓前堆告诉每一个外边来的人,他有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他的故事被无数人所知后,他的愿望已经近在眼前。

  翁孟勇:

  确实我是很有感慨,尽管这个情况我们知道,这些年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到了实地一看以后,我们更感觉到一种责任。

  解说:

  一个朴实的愿望,一座可以通行汽车的吊桥,邓前堆给拉马底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出行方式的告别,而我们听到的好消息是:整个云南省怒江州现存的42对溜索除了10对将保留作为旅游体验项目和古老交通工具的实物展示外,其它32对溜索都将被拆除。云南省交通部门表示,两南内怒江州境内现有的溜索将全部被改造。

  本台记者 乔亚美:

  目前在怒江境内的江面上共有105座各类桥梁,相当于平均每5公里就会有一座江面吊桥。目前在怒江州连接两岸除了这种桥之外,还有汽车吊桥、拖拉机吊桥、农用车吊桥、人行便桥,还有溜索,他们的造价差别很大,像这样的人马便桥的造价在120万,而一座汽车吊桥的造价则需700万。

  翁孟勇:

  这些问题呢我们希望结合着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道路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解说:

  溜索改造,公路建设,隧道修建,交通运输部和云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到那时这些怒江峡谷中的溜索将只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见证。

  主持人:

  王教授,我不知道您怎么看,我觉得看完这个短片,当地人应当感谢邓前堆,因为由于他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加速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进程。

  特约评论员 王锡锌:

  我觉得首先感谢这位邓前堆乡村医生,毫无疑问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这种敬业的精神,他这种人格的形象,可以说是带给我们某种震动,我有心灵的感动,所以很多人来关注这些,我觉得是一种新的共鸣。那另外一方面,您刚才提到这个事情报道出来以后,有这么快的跟进、落实中央领导同事的重视,各级政府的反映,我觉得也反映出现在政府和民众需求之间比较快速的反映能力和对接,快速的回应性,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能构成了这样一种快速见效的情形。

  主持人:

  刚才您说到一个词“震动”,我想一方面大家是震动于邓前堆的职业操守,另外一方面大家也震动,就是震动于我们国家的GDP已经整个在全世界排到第二了,结果我们现在国家还存在有这么偏僻、这么需要帮助的地区。

  王锡锌:

  其实在整个报道中,我们所看到的的确就像你刚刚说的,我觉得就是一个双重的震撼。第一个震撼,前面已经说了,片子也已经播了很多了。那就是一个人他对职业,他对这种当地民众的服务,他的人格形象。那另外一方面,在他生活的这种背景中,那种环境可能原来也许我们看到有很多地方都会这样,但是在今天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这种高速地发展,GDP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超过40万亿的这种时候,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国家已经富了。那事实上整个邓前堆所生活的场景,他让我们看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民生的这种问题还比较严峻,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所以这个可能既是一种震动,对我们来说在“十二五”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需要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要去聚焦的地方。

  主持人:

  关键刚刚我们通过短片看到,说这种通过绳索去交通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原始,而且一代人一代人就这么传下来的。

  王锡锌:

  对,如果说从当地的情况来看,你刚刚片子里看到有些人已经习惯了通过绳索,而且你表面看好像他们觉得这个不累、很轻松,但实际上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现在已经有更加安全的、更加高效的、更加便利的交通。因此,传统的许多东西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需要通过关注,通过心动和行动去改变,去让这种发展的均衡性、公平性能够展现出来。

  主持人:

  王教授我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出了一个邓前堆,这是比较偶然的情况,但是大家关注到也是比较偶然的情况,是由于一系列的偶然所以导致今天的结果,您是不是同意?

  王锡锌:

  我觉得应该说表面看是有一点偶然性,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也有它的必然性。所谓偶然性我们看到这种镜头的聚焦、曝光,然后大家的关注可能营造了这样一个氛围,这个个人的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那么说它是必然的,你要知道这种事情原来也曝光过,我们也看到过这种索道过江的各种各样的图片,但是为什么在现在一下子各级高度重视,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科学发展,再有一方面我觉得是真正地已经深入到执政者的理念之中和行动之中,所以必然的有理念的方面,那么也有我们国力不断增长的因素。我觉得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

  主持人:

  我们通过认识了邓前堆,也了解到当地怒江州的一些情况。接下来怒江州的这些交通情况将会改变,那修了桥之后这种改变到底会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这种方式?我们节目稍后继续。

  字幕提示:福贡县拉马底乡不万村

  2004年纪录片《怒江、溜索、孩子》

  普三恒 小学二年级学生

  解说:

  几年前的这个纪录片记录了怒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拉马底乡不万村几个溜索上学的孩子,他们每天到江对岸的学校上学,翻山越岭,要走十多里山路,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过怒江的两百米溜索。

  有人简单计算了一下,说一个不万村的孩子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仅过溜索就达到一千多万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如果再加上那十多公里的山路。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缅边境,著名的“三江并流”就位于该州境内,但是高山峡谷不止带来了雄奇俊美的自然风光,也制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溜索过江这样奇特的场景就一再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2007年9月一篇名为《飞索求学》的新闻报道还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轮爱心捐赠活动,之后半年,报道中的人物,怒江福贡县马吉乡布拉村的小孩子们有了第一座爱心桥。

  字幕提示:2008年3月10日新闻

  解说:

  就在几天前来了一股大风超过了5级,几块还没有来得及固定的钢板被卷进了江里,当时村民不顾危险捞起了钢板。

  解说:

  这样一座吊桥至少需要四五十万造价,所以村民们格外珍惜这来自外界的帮助。而马吉乡孩子们的故事还曾被搬上荧幕。

  (电影《走路上学》片段)

  解说:

  从溜索过江到走路上学,马吉乡的孩子们是幸运的,然而要解决整个怒江的交通困境却并非易事,全州国土面积98%是山区,平坝面积不到2%,尽管近年来全州绝大部分乡镇通了柏油路,多数行政村通了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000多公里,在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上架起了105座大大小小的桥梁,但是怒江州至今仍然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没有水运,还有1000多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以及42对溜索。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 侯新华:

  虽然修了那么多的路,但是人(分布)比较分散,老百姓居住的环境海拔比较高,仍然存在农村,特别是自然村公路还没有修的,到今天为止,还有好大一部分。

  解说:

  邓前堆的故事再次引起人们对于溜索过江的重视,而这一次也迎来了彻底的解决。两年后,溜索将成为一种旅游风景,而不再是生活的途径,但是对于怒江州而言,解决交通难题却依然任重道远。据介绍,怒江州三桥江上的跨江大桥多数为悬索吊桥,这种桥梁的使用年限短、附载等级低,经常需要维修,因地方财政困难,全州的跨江大桥基本处于失氧状态。目前全州共有危桥38座,而且每年还有新增的危桥,“十二五”期间怒江计划对这些危桥进行维修加固或拆除改建。

  侯新华:

  怒江州这么几年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到今天为止,怒江还是比较困难的几州之一,全省有四个县都是属于国际级的贫困县,到目前为止,贫困发生率达35%,高出全国30个百分点,全省20个百分点。

  解说:

  除了桥,还有路,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乡5600多名独龙族的群众因为这里没有公路,一年之中大雪封山的半年还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怒江州贡山县电视台记者 石劲强:

  去年六月份才开山的,就超市里面这些小东西基本上买不到了,最起码的卫生纸买不到了,医院里面的麻醉药全部用光了,群众生病的话也是比较可怕的一件事情。

  字幕提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示意图

  解说:

  近日,期盼已久的独龙江乡公路改造工程开工,三年后这里的人们可以通过隧道穿越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去往县城,并且常年通车,结束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这只是未来几年怒江州的另一个任务。

  侯新华:

  将省道及干线路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新滇藏通道,解决一纵一横的通边达州公路建设,推进怒江机场和铁路的前期工作。

  主持人:

  我们可以看到,怒江州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当地的问题的确是困难重重。那对这些问题怎么看?我们接下来不妨听听怒江州的州长他的看法,他刚刚从基层调研回来。

  侯新华:

  现在怒江还是属于心疼、脚疼、头疼的这么一个时期。首先是脚疼,我这次到怒江的四个县,特别到高寒贫困山区去调研,感觉到怒江的行路难问题仍然现在还是在整个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瓶颈,所以我们来来回回、上上下下、走上走下在不同地区,一趟走下来脚非常疼,两三天都恢复不了。另外一个是心疼,到目前为止在高寒的贫困山区仍然有很大的一部分老百姓处在贫困线以下,有些人出行一家人只有两双鞋子的这个状况,农民人均纯收入到目前为止,到去年年末才2500块钱,是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不到云南的二分之一。作为一个怒江的干部,我感觉到是痛心、心痛。第三还是感觉到头痛,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是直接向相关部门反映,加大扶贫空间力度,就是加大修桥、修路、产业政策的建设,加大产业的扶持。但是这样一个贫困程度这么深的地方,要一年半载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有困难,所以还需要中央和省里边更大的支持。

  主持人:

  州长刚刚说到了他既心疼、脚疼,也头疼,那也就是说明这个修路也并不能说仅仅解决了修路问题,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王锡锌:

  其实州长刚刚从基层调研回来,我们注意到他调研也要去过那个溜索,所以他对当地的情形应该说是有切身的感受,可以理解他各种各样的考虑,包括他说的“三疼”,脚疼、心疼、头疼。那么修路的问题应该说可能只是当地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交通只是解决了一部分。其实在未来真正地要使当地的发展要能跟上去的话,可能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产业上到底怎么做?因此简单总结,就是一个贫困地方的发展可能需要资金的问题,而资金又有一个从哪里来的问题,是都由政府来筹措,还是动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另外除了扶贫资金之外,其实还有怎么样找到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问题。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要动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那么在怒江州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您说的那个建议怎么去落实下来呢?

  王锡锌:

  刚才州长讲到将来对策的时候,他特别讲到了我们要有更多的投入,而这种投入,他也提到了我们要中央和省里有更多资金的支持。我觉得在各级财政,特别是整个国家的财力有了一定的增长之后,对这些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政府来履行他这种职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要看到除了这种政府的投入之外,其实我特别想要强调一点,就中国的各个地方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我们总体的国力已经很强了,GDP已经世界第二了,但是实际上平均起来会很低,特别是一些地方还很贫穷,那么怎么来做?除了政府动员之外,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社会动员。

  主持人:

  比如说借鉴什么样的?

  王锡锌:

  比如说我们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大照片,就是一个大眼睛小姑娘的照片,如果说那张照片仅仅是照在那里,然后大家看一看,停留在感动这个层面上,而没有行动,那可能就是一个抓拍的瞬间。但是我们看到在那个之后,有一些人说希望工程,有各种各样的善款都介入到这里面来,然后我们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怒江这种情形,除了邓前堆的感人事迹之外。其实我们看一个PPT,我特别感动,有很多这种照片,比如说这里有一个小女孩滑到怒江的照片,这里面也有同样的,类似这样的照片很多。那么我们看到这些照片之后,我们肯定很感动,也很震动,但是仅有感动和震动是不够的。

公益关键词:

          

         低碳         艾滋病     戒烟     无偿献血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