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奇迹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13: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社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碉楼、现代风格的场馆、宽敞平整的街道……很难想象这就是3年前被8级大地震摧毁的汶川映秀镇。

  仅仅3年,这片废墟上屹立起一座美丽的新城,百姓们为新生活忙碌着,一切又充满祥和的气息。

  映秀的奇迹,是整个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缩影。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中国力量所创造出的“中国奇迹”!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应对特大自然灾害

  汶川8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极重灾区县和重灾区县51个,1.2亿多平方米民房倒塌,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7400多所学校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

  大地震刚发生,新华社记者就迅速深入各重灾区采访。当时记者采访汶川县水磨镇居民高守明,所感受到的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他深陷绝望之中。而今年4月初记者再次在水磨镇禅寿老街见到他时,他简直判若两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说,这条千米禅寿老街我走了40多年。最近一年多,却经常在这条街上打不到方向。

  的确,这是一种幸福的迷失。震前污水横流的寿溪河,现在已建成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昔日粉尘飞扬的小镇已经成为旅游热点的“现代桃花源”。水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年4月在纽约召开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汶川水磨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项目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博士说,水磨镇是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

  北川新县城边上矗立着既现代又有民族特色的新北川中学,记者看到校舍的墙壁和屋顶都以羌族服饰中最常见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粉饰。站在学校门口,可以看见37米高的北川第一羌族碉楼高高耸立。随着5000多套安居房的完工,3万多名老北川居民在去年底开始陆陆续续乔迁于此。

  四川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近3万个项目的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九成,纳入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万多个项目也已完工八成。其中,340多万户住房完成修复,170多万户住房基本完成重建,学校、医院、道路等重建项目也基本完工。

  据粗略统计,在过去的1000多天里,在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损毁的1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平均每天有1所医院、3所学校、1700多套住房在灾区建成;平均每月有200多亿元重建资金投向贫困灾区、700多个重建项目破土动工;平均每年有上万名援建者,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来到地震灾区,参与这场惊天动地的灾后重建。

  3年里,170多万套城乡住宅陆续建成并交付使用,近3000所崭新学校竣工,1100多个医疗项目惠泽上千万灾区群众,近8000亿元资金在地震灾区开花结果……

  短短3年,在这块破碎的土地上,如此庞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程就基本完成了,而且实现了跨越历史的大变化,难怪几乎所有到灾区来的中外人士,无不惊叹,只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纵观中外救灾史,汶川灾后重建就是一个人间奇迹!

  而这一奇迹,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的。

  人们不会忘记,大地震发生后仅仅24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震后仅仅一个月,中央就正式作出对口支援的决策。随着中央一声令下,19个对口支援省市,带着700多亿元援建资金,肩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像军队一样奔赴灾后重建的战场。

  在这3年里,虽然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尤其是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但都没有影响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和对口支援省市援建资金的安排。3年来,中央共调度、安排了各类政府性资金和公益性资金3000多亿元,确保了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口支援省市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大幅减少,但已确定的援建资金没有缩水,有的省市甚至通过压缩本地行政开支,以确保援建资金的及时到位。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了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应对特大自然灾害。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救援制度,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重建不仅有国家行为,更多的还有市场行为,灾后重建难以置信的高效率,展现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活力,它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

  今年清明前夕,记者在汶川县三江乡采访朱晓红时,他正忙着给自己的新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新房子坐落在当地倾力打造的“藏家风情园”内,是一栋两层藏式小楼,房前屋后青草依依,楼上楼下瓷砖铺面。朱晓红说,国家补贴2万元,向银行贷款2万元,加上自己震前的积蓄4万多元,就建起了这所房子,2010年春节前入住。

  “建房不能光靠国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奋斗。这两年不断地添置新家具、新家电,新房子也越来越像个家了。”朱晓红说。

  “藏家风情园”里居住了30多户受灾群众,许多住户还利用新居空闲的房屋办起家庭旅馆、做起藏家旅游的生意。

  朱晓红们很快走出了地震阴影,在重建的新家园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大地震中损毁严重的经济力量中坚--国有大型企业如何?

  汶川地震中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损失最为惨重,300余人遇难,100多万平方米厂房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近27亿元。这个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废墟上很快恢复生产,当年就基本挽回了经济损失。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记者在东汽采访时,只见新厂区刚搭起“骨架”,而2010年记者再次到东汽时,年产值几百亿元的新工厂已经投产了。这么大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建设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很高,而建成只用一年零九个月,很难想象。

  而这些不敢想象的奇迹,正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经济的活力实现的。

  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都江堰市共有12万户农民受灾,近8万户房屋倒塌或损毁,需要重建资金100多亿元。这对都江堰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受灾农民自身无力承担。钱从哪里来?只有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把散居农户变为集中居住,全市就可以节约集体建设用地约6万亩,而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这6万亩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完全可以“变”出一笔巨资。加上国家补助和自筹,就能解决农村住房重建难题,都江堰就是这样干的。

  据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介绍,目前四川全省已经完成了近8000亿元的重建投资,其中3400亿元是政府性资金和公益性资金的外来援助,其余4000多亿元则更多地靠市场找、银行贷、社会投,通过建立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确保了重建资金总体平衡。所以说,“汶川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的发挥。

  灾后重建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完成,展现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活力,它是中国力量背后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