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7月初,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网上启动了该馆远程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博物馆志愿者并不新鲜,但远程招募志愿者,这还是记者头一回听说。博物馆真的需要远程招募志愿者吗?博物馆需要志愿者提供哪些服务?博物馆志愿者的现状又如何?近日,记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
“远程志愿者是我们的创举”
根据三星堆博物馆的远程志愿者招募书,远程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参与三星堆博物馆文化公益活动网络策划、宣传与实施;组织参与当地公众互动的文化公益活动;根据个人情况开展倡导保护文化遗产、传播三星堆文化等相关工作。
尽管有些人对三星堆博物馆的远程志愿者招募表示质疑,但该馆张耀辉院长特别强调,正是担心被误认为是宣传的噱头,所以此次招募并未邀请媒体参与,而只是通过该馆的网站、微博等平台进行。实际上,消息发布第二天,就已有10多位应征者向他们发出了申请。记者注意到,在该馆微博上,不少志愿者组织和博物馆都对这个活动表示了支持。更多的个人则表示有兴趣,并非常期待三星堆博物馆的培训。
记者注意到,三星堆博物馆在去年5月18日才正式启动了该馆志愿者中心,并迎来了30名学生作为首批志愿者。根据该馆接待部汤莉介绍,从去年至今,他们一共招募了两批志愿者,但由于志愿者以大学生为主,约占80%,所以流失率很高,目前一共还剩下20多名志愿者。采访中,张院长也表示,由于广汉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人力资源有限,所以志愿者工作开展得较晚。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该馆希望能有所突破。
虽然远程志愿者的概念是三星堆博物馆首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会面临难以管理以及最终效果流于隔靴搔痒,这对于志愿者和博物馆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据悉,该馆将于8月5日公布首批远程志愿者的名单。
北京博物馆 在册志愿者5000人
随着人们对于公民社会认识的加深,志愿者已经活跃在中国公共事务的很多方面。据北京首都博物馆社教部的杨海莲介绍,社会对于志愿者的认识以2008年为分界点,之前普遍不太理解,之后则90%以上的人对志愿者都很认同,这种情绪也催生了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据北京博物馆学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粗略估计,在北京各博物馆注册的志愿者应该已经突破5000人次,其中,仅故宫博物院在册和累积招募的志愿者就达800余人次;而其他一些综合性的博物馆,如首博每次招募志愿者都在200人左右。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的讲解员几乎全是志愿者,除此之外,志愿者的工作还涵盖各个方面,如服务、疏导、信息中心、摄影等。
但不少博物馆都表示,志愿者的流失一直是个问题,毕竟志愿者是松散型的组织,你很难对其进行如馆内员工般的管理;另外,大学生志愿者一旦毕业或者实习等,也会造成流失。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博物馆已经摸索出了经验。例如,河南博物院2004年招收第一批志愿者时,以大学生为主,但第二批则改为本地、在职者优先,这样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志愿者的持续性。首博的志愿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博物馆通常会和学校合作,服务时间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或者周末。新国博重新开放时,将张鹏等老志愿者重新召回,继续担任义务讲解员。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构成,保证了博物馆的开馆时间,都会有志愿者在。
针对那些长期注册的志愿者,操作比较规范的博物馆会每年和他们签一次协议,内容包括服务时间、岗位责任等内容。博物馆还会对志愿者每年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艺术、讲解技巧、礼仪等多个方面。很多志愿者对于博物馆的培训项目都非常热衷,毕竟,加入博物馆志愿者行列的人大多对博物馆、历史、文化感兴趣。上海博物馆2011年志愿者培训讲座目录《“琳琅”——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8讲》就相当豪华,其讲座内容涉及各种上博馆藏,包括青铜器、古代陶瓷器、历代书画书法、历代古籍、文房四宝、出土文物等方面,由上博的专家亲自讲授。
不过,一些志愿者在网上发言,表示志愿者流失的部分原因是志愿者感觉没有受到直接管理者的尊重,感觉自己被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
年轻的老志愿者张鹏
张鹏很年轻,但在圈内却小有名气,资格颇深。他在2002年就加入了国家博物馆志愿者行列,如今是国博、首博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三馆的义务讲解员,志愿服务时间已达3000余小时。由他发起的“四月公益”微群则在半年的时间就凝聚了400多人,大家在一起组织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策划实施“大手牵小手”——打工子弟学校进博物馆等活动。
作为一名资深的博物馆志愿者,张鹏表示,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整个社会,包括博物馆自身都对志愿者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最初,志愿者对于博物馆而言只是一个扩大博物馆影响的补充方式,但时至今日,博物馆已经非常重视志愿者的发展。新时期下,博物馆理念的变化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大大加强,而志愿者的存在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外在化、更丰富、更有层次。据张鹏调查,北京的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已经比较专业,从前是散兵游勇,各博物馆都是自己摸索;现在,各个博物馆对于志愿者而言,已经从管理者退回到指导者的角色,如故宫、国博都已经成立了志愿者委员会,首博的志愿者委员会也在计划之中。
经过多年的摸索,北京各博物馆志愿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例如中国科技馆的志愿者抓两头,小志愿者和专业辅导员,该馆今年的小志愿者只招募40人,但有1000人应征,可见其发展潜力。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因为临时展览较多,所以充分发挥馆校合作的模式,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国博则是一批长期合作的、资深的志愿者,代表其国家博物馆的形象。
对于一些网友投诉的关于博物馆志愿者不受尊重的言论,张鹏认为,其实博物馆也有很多难处。毕竟志愿者是松散型、自愿、自发的群体,管理的度很难拿捏,过度严格会导致怨言和队伍流失;而过于宽松则可能导致志愿者无法满足博物馆的专业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让志愿者委员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而博物馆做好“指导者”的角色。
志愿者与参观者 如何实现更好的互动
冯勇是河南博物院2005年招收的志愿者,每次在外地参观博物馆时,他都会考察一下当地博物馆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他发现,国内不少博物馆都找不到“本馆有志愿者”的标示——观众无法轻易找到志愿者,无法知道志愿者是否在服务,在哪个展厅服务。记者也发现,在参观博物馆时,几乎想不到找志愿者讲解,当然,也不知道该上哪儿去找志愿者。
上海博物馆的做法就很好。该馆在大厅入口处立有告示,告知何时在哪个展厅会有志愿者的讲解,参观者一目了然;具体到一个展厅的入口处,也会有告示告知有讲解,虽然这个告知是在“不准使用闪光灯”告示的背面。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真实地影响了志愿者与参观者的互动,背后的原因是志愿者的服务很难保证固定的时间,而公示则意味着必须相对固定。目前,一些博物馆开始着手解决,国博从本周开始提前一两天公示义务讲解员的讲解时间;首博也准备设立公示牌,让参观者能够对义务讲解员的时间有所了解。这也是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的尝试。
中国文化报 记者 吕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