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农家书屋 >

农家书屋的成立背景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0日 13: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关于农家书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4月5日下午2时30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柳斌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农家书屋工程的相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民发展不息]文化是应该人人享受的,农民也一样。现在很多地方都举办农民读书节,有的还成立农民读书协会,可以说农民读书蔚然成风。我想请问柳署长,您怎么看待让农民读书的意义。我们国家有没有对农民的读书情况做过统计,请您介绍一下农家书屋工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   
柳斌杰:这位网友说得很好,现在是农民渴望读书,需要用知识改变他的命运,这是一个共识。所以群众有很多自发组织起来的读书活动,往往使我们很感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据我们了解,图书在农村还是非常贫乏,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图书,据我们调查,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课本,人均0.1册书/年,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许多地方的农民,尤其是西部农民,有十年没有买过一本书的家庭。这样来看,他们缺少条件读书、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

    正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如何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就是享受文化的成果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如何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所以从2003年开始,我们提倡新闻出版业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探索一些能够给农民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办法。在总结这些年来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的设想,先后在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市做了两三年试点,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现在各地方农民普遍都感觉到,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我们在策划实施这项工程时,正好是国家大的战略决策方面非常关注解决农村的协调发展问题。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讲,先进文化提高到治党治国的高度来认识。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央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个全局出发,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我们认为建设农家书屋是非常必要的。从试点地区来看,农民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