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 >

六盘山下“雷锋传人” 武警某部一连49年如一日学雷锋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15: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文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月15日,星期日。在陕甘塬上驱车300公里,天擦黑的时候,终于到了武警某部驻地甘肃平凉。在营房里吃了晚饭,与部队官兵、退伍老兵和驻地群众座谈之后,晚上10点10分,赶在熄灯号吹响前,记者走进了武警某部一连“学雷锋展览馆”。栩栩如生的雷锋铜像,迎门注视着我。他那快乐的目光,似乎在讲述一茬茬官兵近半个世纪传承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的故事。

       一本1963年版《雷锋的故事》,传了22任团支部书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传播雷锋精神矢志不渝

       进入一连“学雷锋展览馆”,第一个展柜里陈列的一本卷了边儿的《雷锋的故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政治部主任陈晗说,这是1963年第一版《雷锋的故事》,是时任连团支部书记刘体成传下来的。49年了,已经传了22任团支部书记。那一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一连官兵就开始了持之以恒的学雷锋大接力,“十年动乱”、改革开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连队官兵坚持传承践行雷锋精神没有丝毫动摇。

       半个世纪以来进入一连的每一个官兵,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上的第一堂课是“争当雷锋传人”,读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立下的第一个誓言是“做雷锋式的好战士”。就连老兵退伍,也要宣誓把雷锋精神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

       在“雷锋”目光的注视下,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一连学雷锋先进人物层出不穷,全连先后有216名官兵成为“学雷锋标兵”,19名个人被上级授予“雷锋式的好干部”或“雷锋式的战士”称号,近270人成为训练标兵、技术能手。如今,已有近百个“学雷锋标兵”事迹在展览馆里与雷锋相伴,成为全军官兵学习的楷模。

       面积不大的展览馆,还收存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映一连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学雷锋活动的两部新闻纪录片拷贝、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反映一连学雷锋的电视片录像带,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一连学雷锋的录音带等实物。而那本《雷锋的故事》曾两次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学雷锋展览中展出。

       一连连长谢二亮自豪地告诉记者,一连“学雷锋展览馆”已是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和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余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和许多党政军领导来参观学习。谢二亮指着一张照片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曾在连队蹲点,随后在该连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现场会,全军及中央国家机关38个单位参加了会议。

       49年7次更换驻地,执行任务南下广东西上高原,无论环境如何变化——

       践行雷锋精神坚定不移

       49年间,4次改变隶属关系,7次更换驻地,战士们更可谓“流水的兵”,但学雷锋的传统则如“滴水穿石”。

       2002年3月,一连奉命赴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执行任务。面对有些先富裕起来的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连队党支部确定了因地制宜传播雷锋精神的思路,响亮地提出“雷锋与一连同在”!

       在“灯红酒绿”的驻地,一连的“学雷锋长廊”成为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不仅激励官兵职责使命意识,也深深感染了驻地群众。战士吴海强外出拾到内装6万元现金的提包,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被群众誉为“雷锋精神的传人,固守国门的卫士”。入驻不到半年,王圣堂社区就被广州白云区表彰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2008年,连队赴西藏驻训,官兵们把雷锋精神带上雪域高原,真情爱民为民助民,受到藏族群众赞誉。当年11月14日,一辆满载藏族群众的客车发生车祸,抢救中,当地医院储血用尽,重伤的3名藏族同胞危在旦夕。得知这一情况,时任教导员张福、连长马国栋、士官金钊和杨振辉强忍严重的高原反应,献血1600毫升,及时挽救了藏族群众的生命。

       2010年3月,昌都地区江达县发生重大山林火灾,一连官兵不顾高原缺氧、山势险峻,奋力扑火,最终降服了肆虐的火魔。

       驻训期间,连队圆满完成了拉萨达孜县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抢救遇险群众36人、救治伤员21人。

       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观念如何变化——

       争当雷锋传人永不褪色

       近半个世纪,一连执行支援地方建设、参加抗洪抢险、灭火救灾、兴修水利、光缆施工等重大任务数以百计,走到哪里,他们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

       宁夏银川市新华街上,有一块大理石镌刻的“感恩碑”。碑上记录了驻勤的一连官兵与北方商厦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使商厦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故事。

       1992年10月,部队移防到现驻地宁夏西南部、甘肃东部的六盘山地区。一连结合驻地经济发展滞后、少儿失学率高的实际,用雷锋精神把党的温暖传播到各族人民群众心间。华伟伟是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赵堡村的一名失学儿童,从上小学二年级起,一连一班就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11年来,9任班长依次接过“爱心接力棒”,去年9月,华伟伟考上了华北理工大学。

       老兵李宝学退伍后回到老家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精心研制了一项在沙漠种植大棚蔬菜的新技术,每年收入20多万元。他没有“扎紧钱袋”,而是到凉州区的3个乡镇指导搭建500多座拱棚,带动十里八乡200户人家致富,被甘肃省委和国家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吴海强曾是一连“学雷锋标兵”,退伍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南下打工,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公司水龙头坏了,主动去修;玻璃碎了,及时更换。去年,他将拾到的20万元现金及时归还失主,被评为“红星员工”。公司董事长欧阳泉说:“吴海强这样的退伍兵,有多少就重用多少!”

       一连所在团团长张永禹说,近年来,一连有157名学雷锋标兵复员后被地方录用为公务员,不少退伍战士给连队写信说:“‘学雷锋标兵’是最过硬的安置卡。”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天,驻扎在六盘山下的武警某部一连,正在把浸透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雷锋精神融入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热词:

  • 雷锋
  • 雷锋纪念馆
  • 抚顺
  • 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