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救助益西曲宗 >

四川协庆慈善孤儿学校概况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2日 17: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协庆慈善孤儿学校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学校概况

       协庆慈善孤儿学校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这里属于康巴藏区的政治文化发源中心。学校由贡夏仁波切——一位来自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寺庙”之一“协庆丹尼达吉林寺 ”的年轻活佛——于2004年开始筹建。2005年3月,学校地址定于德格县竹庆乡雪山脚下的一片美丽草原通遥玛,这块土地由当地牧民捐献,距离公路不远,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2005年6月,学校举行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基础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基础建设,学校于2006年9月正式开学,收留了42名来自甘孜州德格县、炉霍县和石渠县的孤儿。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学校目前已有86名孤儿在这里学习生活,这些孩子根据年龄和学习情况分为四个年级,课程包括藏文语法、藏文写作、汉语、数学、英语、体育、美术、思想道德和劳动课。学校现有基础建筑包括一栋两层的教学办公楼,一栋平层的学生宿舍,一通两层的藏式房屋(包括教职员工宿舍和厨房、食堂、仓库以及学生活动室),一个门卫室和一个为孩子们提供体育活动场所的篮球场。

建校背景

       “这里的老百姓作为佛教徒,善良、慈悲、热心。但他们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受过教育的人,相对来讲,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强,而且能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并且做对这个社会有益的事情。没有受过教育的穷人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容易犯罪并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贡夏仁波切,协庆慈善孤儿学校的创建者和校长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有80万康巴藏族人生活在这里,并且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由于当地地处偏远、缺乏教育,绝大部分牧民主要依靠放牧牦牛、山羊和绵羊过着游牧的生活,经济水平相当落后,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由于医疗水平的低下使很多人过早离世,这就使得他们的孩子失去了家庭这个唯一的社会保障,成为孤儿。虽然当地一些善良的人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吃住,但因为他们本身也深处于穷困当中,所以无法为孩子们提供真正有质量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同时因为缺乏教育,缺乏技能培训,他们无法养活自己和那些靠他们生活的人们。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代人的问题,它会从一代影响到下一代。

建校宗旨

       “如果人们有知识和技能,他们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否则,他们人生的选择余地很小。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如果想做生意,他们有能力做得很好;如果他们想出家,他们也有基础去做一个合格的和尚或者尼姑;如果他们想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他们也有一定文化基础;如果他们想为政府工作,也可以。”

       “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来基础教育水平就比较低的藏区,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无法完全保证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对于无父无母、没有依靠的孤儿来说,接受教育更好像永远都实现不了。我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建立一个家园,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希望他们最终都能够成为对社会和众生有利的人。我另一个很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学校的努力最终能够培养出一些有知识有品德适合藏区能为藏区所用的教师,我知道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能得到实现……”
                                                                            ——贡夏仁波切,协庆慈善孤儿学校的创建者和校长

       对于生活在藏地偏远牧区的孩子来讲,缺乏教育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对于孤儿来说,这些情况更加严重。他们没有家,得不到适当的照顾,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机会。协庆慈善孤儿学校首先希望能为孤儿们提供一个类似于传统家庭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关爱。他们也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和别人。其次,孩子们在接受基础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将接受具有民族特色、切合实际的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时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生活,也能对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通过这种技能培训也希望能使藏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第三,力图通过学校的发展摸索建立起一个适应藏族农牧区特点的有效教育典范,并通过教育利用知识的传播对当地各方面状况产生积极地影响。这样的话,孤儿学校对整个社会的益处也就能逐渐显现出来。

职业训练

       所有的职业训练内在的目的和设计思路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回到农村后,能够养活他们自己并且把学到的知识传递到社会中。在学生们的文化基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学校将对学生开设下列实用技能培训:

       手工产品——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学习去制作一些能表现藏族文化的手工产品,例如唐卡、八吉祥,藏式皮包等等。这样的手工艺品也是有效促进学校发展和筹款的方法。

       天然藏香——当地出产的药草可以用于生产天然藏香中。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同时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也是学校进一步活动和发展的有效经济来源。

       健康食品和茶——在藏地自然资源富饶,草药、药用植物丰富。这些都可以加工成健康食物和药物茶。
       印刷品的图案设计——当地人对于这种服务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学生们可以为学校设计、印制一些材料,比如年历、图画书,这样既可以展现学校的工作成绩,同时也增加收入。

       奶酪——这里我们用牦牛奶可以制作高质量的西方风格的奶酪,这些奶酪可以自用或者出售到汉地及国外。

       衣服制造——当地藏人现在仍然穿着藏族传统服装。他们需要传统裁缝。现代服装可以采用传统的藏族式样,藏族传统服装也可以采用现代面料来制作。

       进行技能培训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当成劳动力,而是让孩子们去学习。孩子们的身体条件和工作能力做不了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雇当地人来做。

教职人员

       学校目前有八名老师和十二名工作人员。虽然老师人员有限,但我们充分利用每位老师的才能将课程尽可能全面地展开。有一名来自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堪布负责教学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名同样来自五明佛学院的堪布负责三、四年级藏文语法、写作方面的教学,一名来自上海的志愿者老师负责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一名来自成都的老师负责三、四年级的语文和体育教学,两名藏族老师分别负责一、二年级的藏文基础、语文和数学教学,一名藏族老师负责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一名藏族老师负责二年级的英语和所有孩子的美术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十二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常驻成都负责对外联系及宣传的人员、一名管家、两名厨师、三名代理妈妈、一名门卫及其他工作人员四人。学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需要工作积极、主动、合格的人员来持续执行。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也为了能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我们必需尽可能提供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同事间友好、互助的关系。另一方面,充足的工作人员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人员不够,那么会使得每个人承担过多的责任而筋疲力尽,这样容易降低工作效率。如果在将来学校有一定的发展以后,我们还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再教育机会,进一步去加强他们的能力。人们掌握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也就更有可能为这个学校贡献得更多。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去参观不同地区的机会,让他们在类似的组织机构中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