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应对日本核辐射灾害 中国危机管理更加公开透明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10: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根据中国环保部最新公布的信息,受日本福岛核泄漏的影响,截至30日,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4个省区测出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日本福岛核电危机发生后,自3月12日起,中国环保部迅即全面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并将监测结果通过环保部网站和媒体向民众公布。目前仍在继续实时监测全国各地辐射水平,并每天两次发布监测结果。

  官方、专家及媒体一方面强调目前辐射量尚不影响居民健康,另一方面也注重向公众宣传一旦日本核灾难影响加剧,如何进行防护避难等相关知识。

  这是近年来中国首次应对境外环境危机事件,其及时、开放、负责的姿态受到民众欢迎,个中经验值得思考和珍视。尤其是当前中国政府正努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此次事件无疑是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验。

  可以看出,在迅速平息“抢盐潮”之后,中国应对日本灾难影响的透明度明显提升,而没有落入以避免公众恐慌为由进行暗箱应对、隐瞒信息的窠臼。多地测出微量放射性物质的消息公布后,民众高度关注逐步回归理性,也证明了开放应对的做法最终可以击垮谣言市场。

  而与以往中国曾面临的“非典”疫情、松花江污染等国内危机事件不同,此次福岛核灾难发生在邻国日本,一方面受波及的风险极大,另一方面却在信息获取、灾情评估、事故救援等方面面临种种不便,以致于中方要通过外交部表态促请日方及时准确通报灾情。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政府采取了“攘外”与“安内”并重的因应措施。在日本强震发生后立即对国内核电厂进行“体检”并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回应民众的关切,同时要求临近日本的东北各省加强核辐射监测,随时准备处置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不过通过此次危机事件,也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时还有提升空间,其中确有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比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政府、学校、社区等经常会举行防灾救灾演习,核电厂附近的居民家中也往往备有碘片等防辐射用品,而中国的许多民众日常缺乏应对灾害的准备,也很少参加有关的防灾演练;重大信息的发布应当更加及时。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撰文所说:“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抓苗头。对于社会管理中的问题,事后花钱摆平不是功劳,事前花钱预防不是浪费。”如何教育民众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如何防备类似“抢盐潮”的无序情况再次发生,信息公开尽管重要,平时做好对民众的教育、民情的疏导,组织民众做好准备则更为关键。

  通过此次应对日本福岛核危机带来的影响,中国正逐步探索成功的危机处理模式,应该有信心彻底摒弃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的欺上瞒下、信息不透明的做法,使及时、公开、透明的危机处理模式得以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