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垃圾危机”是面镜子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09: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垃圾不收拾,影响有多大?不久前,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那不勒斯爆发“垃圾危机”,堆在街头的2400吨垃圾发出恶臭。事件的起因,不是环卫工人拒绝清理垃圾,而是当地居民抗议政府修建垃圾处理场,“故意”不让清理垃圾,并且大规模游行示威,环境问题引发了社会问题。

  这件事似乎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认真想一想中国城乡越来越严重的垃圾状况,那不勒斯的“垃圾危机”应该成为一面让我们明得失的镜子。

  据报道,那不勒斯目前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在火山山体中挖个大坑,然后把垃圾填进去。随着城市垃圾日益增多,政府想在国家公园内建设第四个垃圾场,结果招致居民的强烈抗议——“我们不想让后代生活在垃圾场内”。

  据分析,造成当地“垃圾危机”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在局外人看来,“垃圾危机”突出地反映了垃圾与居民争地、环境污染与保护家园的矛盾,这一点恐怕谁也否认不了。

  垃圾填埋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加上同类性质的垃圾焚烧厂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近些年在国内也屡有发生。因为填埋和焚烧,是现阶段国内处理终端垃圾的主要方式,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终端垃圾的总量不断增长,填埋、焚烧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有的场地和设施满足不了需要,只能建新的。新的填埋场、焚烧厂,即使技术上更先进,环保性能更好,也难免要占用土地,也难以打消人们对于填埋可能产生渗滤液和臭味、焚烧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顾虑。

  难道只能靠不断地修建填埋场、焚烧厂,来处理越来越多的垃圾?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反思人类大量制造垃圾的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其次在于全社会要从生产、消费、废弃的全过程来考虑垃圾的减量。“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要把垃圾放对地方,首先要正确地分类,然后回收、再利用。这样的减量,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弥补原生资源的不足,给人们带来新的收益,而且大大减轻填埋、焚烧带来的各种压力。

  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工业废气、废渣、废水以及烟尘的利用价值,懂得从废弃物中淘金。湖南省长沙县的许多农民也注意到60%的生活垃圾可以用来沤肥,30%可以送到废品公司作资源化处理,最后只需填埋10%。在城市中,许多拾荒者瞄着社区和街道上的垃圾箱,早早就把能回收的东西挑走了。这些图景,正是垃圾减量由末端向前端延伸的生动例证。

  问题在于,许多人还没把垃圾的全过程减量当回事。比如说城乡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中还有许多东西能够回收、再利用,可人们总是把所有垃圾塞到塑料袋里一扔了事。之所以不把它当回事,是因为许多人包括决策者、管理者在内,还是想着垃圾桶里的东西就应该送到填埋场、焚烧厂。

  如果不能尽快跳出把垃圾一埋了之、一烧了之的思路,不重视垃圾的全程减量,“垃圾危机”很有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