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财政保障是公益性医院的底色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11: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必须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12月7日《新京报》)

  在公众眼中,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本身就不应该高收费;而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其中根源就在于,公共卫生投入不足,而且分配极不均衡——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发展的筹资机制,从而使医院生活环境恶化,因此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活方式发生严峻分裂。

  作为新医改主要内容之一,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物生产、流通、定价等整个产业链条,触动着各方利益。相比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老百姓所更关注的是,此举能否像制度所预期的那样“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

  众所周知,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诊疗服务收入、政府补贴三部分。三者之间显然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斩断药品收入必然意味着需要提高诊疗收入,或者加大政府补贴。显而易见,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实际上都是“以患养医”,如果加大财政投入缺席,医改更像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博弈——医院面临困难就将包袱推给患者,患者无力承担则将包袱还给医院。倘若没有加大财政投入作为最基本的保障,这样的医改恐怕很难令公众满意——只要医院依旧存在资金缺口,患者就必须为此“埋单”,变换收费名目又能减轻他们多少实际负担呢?

  去年3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曾指出,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并非真正公立,“我们的‘公立医院’,国家投入的部分只占10%,医院需要自筹90%的资金,这些资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从患者身上来的。”不难想象,如果无法满足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纵使叫停“以药养医”,大不了只是迫使医院变换手段而已——如果取消药价加成会使医院陷入亏损,谁能保证医院不会“堤内损失堤外补”,换种方式向公众伸手要钱?看病贵早已使人苦不堪言,而令公众难以承受的又岂止药费?

  降低医疗费用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满足老百姓这一需求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有质量的医院来为之提供医疗服务。公众炮轰“以药养医”,不仅仅是想降低药价,更是在呼唤一种合理的医疗成本分担,以减轻自己的医疗负担。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挤出药价中多余的“水分”,其制度预期当然美好,但前提是逐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保障正是公立医院的底色。由是观之,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仅是公立医院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也是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执行到位、看病贵能否有效缓解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