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离休女教师捡废品资助贫困生 50余年曾助413人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10: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都市快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河南离休女教师捡废品资助贫困生

  50多年资助413个孩子

  今年78岁的方德晴老人,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关一所初中的离休教师,曾获得“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她先后资助了413个贫困学生,并收养了3个孤儿。老伴1989年去世后,独自生活的她坚持常年捡废品,每年拿出1万多元继续资助贫困学生。

  老人家住桐柏县城大桐路40号。一间卧室,被米面、学生们送的礼品和拾来的废品占据大部分空间,另两间偏房内,整齐地堆放着一些编织袋。这些都是她捡的废品,“多卖一分钱,那些学生就能吃得饱一些。”

  她有着苦难的童年

  方德晴6岁时,母亲被日军敌机炸死,父亲被抓了壮丁,成为孤儿的她跟着叔叔一家生活。16岁那年,桐柏县城解放,读到师范二年级的方德晴回到家中,被乡亲们推荐到城郊小学教书,成了仅有的3位教师之一。

  当时,方德晴的班里有16个学生,家中个个贫困。李中全、孟兆庵两人家中最穷,两人上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喊回家放牛去了。方德晴说,她跑到学生家里说,每天管两个孩子吃饭,这样才把孩子带回了学校。

  现在,李中全、孟兆庵两人都已不在人世了,但他们却是方德晴最初资助学生的动力:尽管他们上到中学后都回家务农了,却每年带着新收获的大米和小麦,帮方德晴资助更贫困的学生。

  在桐柏县10多年里,她无论见到哪个学生有困难都要千方百计给予接济,每年至少要拿出一半的工资为贫困学生缴纳学费或购买学习用品。

  贫困生是她的心头肉

  1961年,方德晴成家后随丈夫先后去了开封和新乡工作,调到百里之外的泌阳县西万小学。在她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田晓朴,隆冬季节仍穿着一身单衣,大雪天赤着双脚,脚趾冻得流脓。见此情景,方德晴心疼得直掉泪。

  她在家访中得知田晓朴的母亲去世,家里兄妹多,生活靠父亲一人支撑,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她把晓朴领到家里,带他到街上理发、洗澡,还新买了衣服鞋袜,又到药店买了冻疮膏给他疗伤。

  从这一天开始,方德晴除了承担晓朴的一切费用外,她还像对待亲儿子那样,衣服脏了给他洗、破了给他缝,隔三差五还领他到家里改善生活,硬是帮助他完成了学业。现在已当上企业经理的田晓朴,提起方老师总是说:“没有方老师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方老师就是我的亲妈妈。”

  她说,那时候钱紧张,只能管孩子们吃饭,花2分钱买支铅笔,花5分钱买个作业本。1980年以后,方德晴随丈夫调回老家工作,先后在8个乡镇教书,直到离休。

  1986年,方德晴的丈夫患病瘫痪后,在床上一躺就是10年,众多学生把家里搞得乱哄哄的。渐渐长大的女儿不愿意了,埋怨母亲把家当成了孤儿院、福利院。方德晴解释,自己童年不幸,总想尽最大努力去让别人活得快乐一些。

  带动家人捡破烂资助贫困生

  1995年,方德晴离开了教书岗位,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爱心工程上。她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除了把自己节余的离休费用来资助贫困生外,又干起了捡破烂的营生。不管春夏秋冬,她总是肩上扛着编织袋,手上拿着铁钩子,往返于肮脏的垃圾堆,每天要跑大半个县城。

  冬天,她的手和脸被寒风吹得裂了一道道口子;夏天,垃圾堆散发出来的臭味令她作呕,但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她坚持了下来。她说,每当她看到被资助的贫困学生的笑脸,她的心比喝了蜂蜜还要甜。

  方德晴的女儿在县医院上班,女婿是县工商局的干部。方德晴刚开始上街捡破烂时,曾遭到女儿女婿的极力反对,对她说:“资助贫困生我们不反对,熟悉你的人知道你捡破烂是为了希望工程,不熟悉你的人还以为我们虐待老人,让我们的脸往哪儿搁。”

  方德晴说:“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在尽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女儿女婿不仅没有说服她,还在她的感召下,经常利用节假日帮助她卖废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被她捡破烂助学的精神所感动,有的职工把废品无偿地送给她。有的小学生也捡些易拉罐、饮料瓶送给他们的方奶奶。废品收购站的同志收购她的易拉罐比收别人的每个多付0.03元,废报纸每斤多付0.05元。

  从1995年离休至今,仅捡破烂一项她就先后为希望工程捐款8000多元。

  只生一个女儿却收养仨孤儿

  为了不影响工作,方德晴只生了一个女儿,但她却不辞劳苦收养了3个孤儿。

  1981年冬天,方德晴在路边捡到一个4个月大的弃婴,因找不到其家人,她就一直养着。当时,方德晴每月工资只有45元,却每月花20元雇了个保姆,把孩子一天天养大。如今,这个孩子叫方德晴“奶奶”,大学毕业后在南阳市工作。提起方德晴资助学生的事,他说:“没有奶奶就没有我,不管做什么,奶奶乐意,我都支持。”

  1989年,方德晴又收养了本家叔叔家留下的两个孩子。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全部到南方打工去了。

  做贡献问心无愧,不图回报

  蒋玉是桐柏县朱庄镇人,如今是南阳师院二年级的学生。1978年,蒋玉的母亲上高中时,因为家中姐妹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是方德晴到家里做工作才把她拉回了学校,吃住都在方德晴家中。

  2008年,蒋玉考上大学时,母亲卧病在床,生活困难的她找到了方德晴。方德晴二话没说,当即解决了她一年的学费,同时每年资助她2000元生活费。方德晴的离休工资每月有2000多元,现在还资助着3个高中生和5个大学生。方德晴资助学生的时候并不盲目,而是要骑着自行车逐个去家访,搞清对方确实困难时才肯相助。

  2009年夏天,一个女子以求助为名找到了方德晴家,结果方德晴跑了20多里地一调查,才知道她是骗捐的。后来,方德晴多了个心眼儿,主要选择当地团委、工会公布的资助对象,待有关部门调查清楚后,她再亲自上门调查。

  有人问方德晴这么做图什么,她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能做点贡献就问心无愧,不图回报。

  “我要像亲生女儿一样侍奉她”

  50多年来,被方老师资助过的学生始终惦记着“方妈妈”。逢年过节,打电话的、发贺卡的、登门看望的应接不暇。

  一个叫王勤的女士含着热泪说:“是方老师的资助使我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我下岗后,方老师得知我生活困难,又资助我的孩子上学。当我得知方老师的钱是捡废品换来的时候,我惭愧得几天都不能入睡。”

  曾经受她资助的张永兰女士,为答谢方老师的关爱,专门喂了几只柴鸡,下的蛋供方老师补养身体。方老师的丈夫去世后,为了便于照顾年迈的方老师,她干脆从家中搬过来和方老师一起住。

  张永兰说:“方老师就是我的亲娘,我一辈子都要像亲生女儿那样侍奉她、孝敬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NTV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