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未经审批不合法”遭解散 一家民间孤儿院的尴尬存亡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4日 10: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森森孤学院是一家民间孤儿院,专门收留在街头流浪乞讨的儿童,被许多流浪儿童看作是自己的家。但是,2010年年初,孤学院因为“未经审批不合法”无奈解散。姜林到现在上街都很怕碰到那些被他收留过的孩子,怕他们质问他为何不要他们了。

  给流浪儿童一个家

  姜林1982年生于四川通江,1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随后开始离家流浪,17岁时由于抢劫被判入狱8年,“如果当时有人拉我一把,我也不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服刑期间,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他自学写作。2005年,他的一篇名为《感伤向往》的随笔,在《青年文摘》上发表。3000多封读者来信让姜林受宠若惊。这些信让他决心出狱后帮助流浪儿童,避免他们失足。

  2006年出狱后,姜林不顾父母和朋友的反对开始筹办孤学院。后来,一个煤矿老板听说了姜林的想法,免费为他提供了一间办公室。森森孤学院就这样成立了。

  有了场地,接下来缺的就是资金。姜林开始四处筹资,自己在广告公司挣的工资远远不够,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周围的一些朋友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建议姜林带着孩子们摆地摊,卖报纸增加收入,解决孤学院的日常开销。姜林就开始组织孩子们晚上出来摆地摊,“但摆地摊时常常会被城管追”。

  2008年年底,他用白天在广告公司上班、晚上摆地摊的收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月光村租下一套三居室,收留了5个流浪儿童,另外雇了1个保姆和两个老师。

  2009年年初,他辞掉工作,开始招聘专职的卖报员工。40多个员工穿着写有“森森”字样的制服,带着小捐款箱上街义卖,一份5角钱的报纸可以卖到两元到5元。扣除卖报人员工资,每个月差不多有4万元的收入。后来,随着收留的孩子越来越多,姜林联系了大渡口区的海天艺术学校,租下一层楼,又招聘老师、会计和办公室主任等,还找了一位律师。

  不想乞讨,更不想回家

  姜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森森孤学院几乎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2009年4月8日晚,姜林在沙坪坝三峡广场的中心天桥上遇见了趴在地上要钱的流浪儿童小兵。“当我主动接近他,试图了解他的情况时,他的眼神有些慌乱,头上冒出了冷汗。当时围观的市民很多,大部分人都叫我远离这个孩子,说孩子回去了要挨打。我没有离开他,因为人群中有人认出我来,说我上过电视,这才让小兵对我有了信任感,并决定跟我回家。”就这样,姜林揽腰抱起小兵穿过人群,来到森森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