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失信是慈善的一剂毒药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8日 10: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新闻网5月16日报道:两名准备在涟水投资的老板捐资11万给贫困生,一名老师称爱心资助被教育局人带走后,涟水中学10名学生原本应该拿到的是6万爱心助学款现在还有5.5万未发放。教育局回应称不存在挪用,系怕乱花才没一次性发放。

  11万助学款仅一半发受助生,虽然涟水教育局辩称此举是怕学生乱花钱才没有一次性发放,但我们还是不能不对涟水教育局的做法投之以狐疑的一瞥。

  慈善事业本来是为了救济经济困难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作出的积极努力。如果爱心人士捐出的慈善款看成了“唐僧肉”,特别是如果出现公权的胳肢窝里伸出“小手”,借对慈善款进行“管理”之名而行“挪用”之实,更是会让爱心人士心生寒意,公众自然也有理由满腔义愤地予以谴责。

  应该看到,我国慈善事业发育并不完善,现在能够筹集到慈善款与需要救助的人群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当前的慈善“唐僧”实在很瘦。在慈善水平发展偏低,慈善款还没有摆脱僧多粥少这一窘境之时,一些本需要获得救济的困难群体目前还无缘享受慈善的阳光。在此情况下,如果坐视“黑手”割取慈善“唐僧肉”,显然会挤占那些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体本该享有的份额,也就意味着一些原本可以获得救助的困难群体,因为救助份额被挤占而无法摆脱生存困难的窘迫,慈善“唐僧肉”实在是很苦。

  更为严重的是,纯洁的善心,从来就容不得半点污垢;慈善的眼睛,从来就容不下一点沙子。人们完全有理由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对慈善款进行最为公平合理的支配使用。如果一双双“黑手”屡屡伸向慈善“唐僧肉”,足以让捐赠者寒心,进而会严重影响人们从事慈善的积极性。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不够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慈善的公信力与公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人们对慈善机构不信任的心理还相当程度地存在。这样看来,慈善“唐僧肉”实在是很酸。

  慈善“唐僧肉”虽然又瘦又苦又酸,却引来了罪恶的“黑手”肆意割取。在此,我们不由得焦急地呼唤:孙悟空何在?

  有道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管理慈善款的机构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阳光操作,在善款的管理和使用上,真正做好做足“公开、公平、公正”这篇大文章,让公众参与到慈善款发放的监督中来,公众的眼睛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看清垂涎慈善“唐僧肉”的“妖孽”。同时,也可以借此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那些挪用慈善款者,骗领慈善款者,人人鄙视之,人人唾骂之,检举揭发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让他觉得背后的脊梁骨发冷,让他的丑陋嘴脸暴露于阳光之下。进而举起法律的“金箍棒”,将染指慈善款者绳之以法,予以严惩。

  其实,每当重大灾难发生后,在全国民众赈灾捐款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坊间对慈善管理机构的非议之声也在不断流传,甚至媒体也出现了对某些慈善机构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质疑声音。或许,慈善机构会对此觉得委屈,某些官员或许还会怪罪于媒体没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事实上,我们虽然不能无端猜测广大群众捐献给灾区的善款在慈善机构中出现了“跑冒滴漏”,我们更不能毫无根据地指责有人向善款伸出了黑手,导致善款“短斤少两”,但当前慈善机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信誉度不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视信誉如同生命的慈善机构,在自身工作中是否还有值得改进之处?如果慈善机构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阳光操作,在善款的管理和使用上,真正确保公平正义,又何愁公众不信任呢?

  毫无疑问,失信是慈善的一剂毒药,对慈善机构的怀疑,会严重腐蚀人们的善行。对普通公众而言,当他心中闪过一丝对慈善机构的疑虑之际,他行善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

  让人欣慰的是,为了提高慈善的公信力,当前的慈善管理在制度建设、外部监督、自身素质方面正在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慈善一定会赢社会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