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季节性血荒又至 “靠天吃饭”供血模式不改不行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10: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钱江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季节性“血荒”又来了 杭城血小板缺口达三成

  “靠天吃饭”的供血模式不改不行

  50多岁的老高是诸暨一家私营业主,经诊断患上了白血病。前几天,他到鬼门关走了一遭,惊险地捡回一条命。

  直接威胁到他生命的并非白血病,而是血小板短缺。

  事实上,近半年来,杭城各大医院血液科、肿瘤科对血小板的需求持续无法满足。对许多患有血液病、恶性肿瘤的病人来说,能否及时补充血小板,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而来自省血液中心的数据表明,杭城临床血小板短缺至少三成,血小板供不应求的背后,是血液供应的持续紧张。

  老高一直住在省中医院血液科接受化疗。化疗后,需要及时补充血小板。

  因为血小板持续短缺,医生告诉老高,最好能提前动员一些人去献成分血,并指明是“因为省中医院的老高”而来的,争取血小板的优先供应。

  老高先后叫了十多个亲朋去献血,以为这下总该保险了。没想到,血小板的短缺超乎想象,有更加危重的病人等待抢救。老高化疗后本该及时输血小板,硬是耽搁到了第二天才等到救命的血小板。医生说,再耽误一天,极有可能引发颅内出血、带来生命危险。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为每立方毫米100到300单位,最低不能低于每立方毫米10个单位,否则便有内出血的危险,危及生命。白血病等病人在化疗后,血小板可能降低到每立方毫米2到3个单位,如不能及时补充足够血小板,就有可能引起病人的自发性内出血,严重者将导致死亡。

  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建平说:“仅仅是我们医院血液科,平均每天血小板的缺口就在五六个单位(一个单位指的是2000毫升血液中的血小板)。”而杭城各大医院对血小板的需求同样均存在缺口。

  “从临床用血需求上说,杭州每天需要至少70个人捐献成分血;但现实情况是,平均每天的捐献者还不到50人。”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吕杭军告诉记者。

  按照上面的数字计算,杭城血小板缺口至少有三成。

  和全血不同,血小板保存期只有5天,一般须现采现用。所以,相对于血液短缺的情况而言,血小板短缺形势更为严峻。

  血小板采用的是机器采集:采集血液的同时分离出血小板,之后再把红细胞等其他成分输还给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者,体内血小板只是短时间内减少了约25~30%,这种波动在72小时内即可恢复至采前水平,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损害。

  可能是因为许多人对成分献血方式还不了解吧,临床血小板的供应一直都比较紧张。甚至从去年开始,杭城捐献成分血的人数还出现了明显减少。

  血小板短缺的背后,是血液供应一直都比较紧张。“目前全血的采集主要靠街头流动献血车,占采集总量的70%左右,其他就靠单位献血和固定献血者。但街头流动采血受天气、季节、人流量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有下降趋势,靠天吃饭还是不行。目前我们也在努力发展单位献血和固定献血者。总的说来,杭州市平均每天的临床需用量为700个单位,但能提供的只有500个单位。”省血液中心主任吕杭军介绍说。

  新闻助读

  天气一热血就“荒”

  一般来说,每年用血紧张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2月与8月。而这样的“紧张效应”加上血液中心提前储备的关系,往往会波及1、3月和7、9月。

  “血荒”其实是个“世界性难题”。在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无一例外面临着同样的困扰。以美国纽约为例,登记捐血的数目尚不及各医院需求量的一半。从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实践来看,并未带来普遍、经常性的“血荒”。但“季节性血荒”不容忽视,这似乎是目前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