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朱春荣(中)夫妇终于找到了恩人黄桂华(右)。 |
从江西九江到湖北鄂州,她苦苦寻找,只为找到在车祸中救了自己和女儿性命的恩人。21年岁月匆匆,她最终得偿所愿:当面向恩人说声“谢谢”!她,就是江西九江妇女朱春荣。
【镜头一】
见到了多年来一直想感谢的恩人黄桂华,朱春荣哽咽地说,“找你找得好辛苦啊。谢谢你,谢谢你当年救了我们母女。”21年过去了,当年抱着女儿大哭的小妇人,已经成了中年妇女。
45岁的黄桂华现在湖北省鄂州市古楼街道办事处上班。面对千恩万谢的朱春荣,他竟有些错愕:“我真的不记得你了。”可朱春荣拉着他的手说:“我知道就是你,就是你救了我们!”黄桂华说:“没想到,这么小的事,她竟然还记得!”他更没想到的是,为了找到他,这名妇女竟苦苦寻觅了21年!
在朱春荣的记忆里,1991年5月3日的一幕,宛如昨日。当天上午,鄂州与黄石铁山交界处,发生一起客车与货车相撞事故。当时在客车上任售票员的朱春荣和怀里5岁的女儿,双双受伤,吓得大哭。车祸发生后,现场围拢了很多人,人群中一名20岁出头的小伙,把母女俩扶起来并拦了一辆车,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朱春荣说,由于当时惊慌失措,根本不记得小伙子长什么样,只是模糊记得,这名陌生小伙中等个头,看上去“憨憨”的,言语不多。到了医院,小伙子帮忙挂号,找医生,带着孩子缝针,还垫付了医药费。
平静下来后,朱春荣想起去追问小伙的姓名与联系方式,并小心地把信息抄在一张纸上。随后,小伙子又找来一辆车,将母女俩送上车,目送她们离去后,才悄然走开。
作为事件的参与者,黄桂华20多年之后的记忆已十分模糊。他只记得,当时自己只有23岁,随手送一对母女上了车,其他的都不记得了。“举手之劳帮人一把,没必要记挂在心上。”
但朱春荣仍感激不已:“我人生地不熟,又带着孩子,要不是他,真不知该怎么办。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找到他当面表示感谢。”丈夫在日记本上记录了她被救的经过和小伙的联系方式:“德兴铜矿五建指挥部,转黄桂华”。
【镜头二】
为了当面向黄桂华说声“谢谢”,多年来,朱春荣一直在苦苦寻找。回到家,她就开始打纸条上留下的电话。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电话尚未普及,黄桂华留下的又是单位总机。朱春荣打了好几次,始终联系不上黄桂华。后来,总机也打不通了,朱春荣和黄桂华彻底失去了联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春荣想找到恩人的愿望,不但没有消逝,反而愈发迫切。电话打不通、写信到不了,她便让丈夫利用出差的机会,专程去江西德兴铜矿打听,可惜依然没有消息。
“当时我就想,我总有一天能找到他,向他当面说声谢谢!”女儿一天天长大,朱春荣时常拿出日记本,一遍遍告诉女儿当初她们遇救的故事,教育女儿要善良,要懂得帮助别人。
而另一边的黄桂华正为生活奔波、迁徙着,从德兴、黄石到汉阳,再回到鄂州,从事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人生起落。1991年举手之劳的那一瞬,早已湮灭在他的记忆里。天大地大,人人都在社会中流动奔走,想要找到一个失去联络的陌生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每次的尝试都以失望告终。但每次失望背后,都会隐隐出现新的希望。在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帮助下,朱春荣又找到了位于贵溪市城郊的中国十五冶第二工程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当年在德兴铜矿进行建设的,应该是十五冶四公司。随后,朱春荣又急忙与十五冶四公司联系,得知公司确实曾有一位名叫“黄桂华”的员工,不过该员工多年前就辞职了,但是他的亲戚仍留在公司。就这样,几经辗转周折,黄桂华的电话终于打通了……
【镜头三】
谈及往事,黄桂华说:“我觉得人做事不能总图回报。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要别人感谢,只是为了让良心安宁。这是谁碰上都会帮一把的事,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街道办事处的同事说,要不是人家找上门,大伙还不知道黄师傅曾经救过人。
去年11月的一天,黄桂华接到还在十五冶公司的岳父打来的电话。岳父问他:“很多年前你是不是救过人啊?”黄桂华毫无印象:“没有啊!”对方一再询问:“鄂州分水岭附近的,上坡的那里有过一场车祸,有对母女……”黄桂华想了半天,朦胧有了一点印象。岳父告诉他:“人家找你来了……”
2012年1月,朱春荣和黄桂华终于见面了。朱春荣握着救命恩人的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
为了表彰黄桂华当年的义举,他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对他给予了表彰,并奖励了1000元钱。但是黄桂华转手就将钱捐给了小区里最困难的一户人家。
这么多年一直要找到恩人,下岗女工朱春荣的想法朴实无华:“人家救了我们,我一定要说声‘谢谢’,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做人要有最基本的良心。不要说21年,哪怕再久也要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