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援藏志愿者:“做一件一辈子都不后悔的事”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6日 13: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广东援藏支教志愿者合影。

在支教学校留下一棵纪念树。

  临近7月底,西藏林芝县几所中学的校园里弥散着似有若无的离愁别绪。

  在这两所学校志愿服务近一年的几位“老师”——中山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返回广东。他们知道孩子们在秘密准备着一些送行的节目,他们表面淡定,心里却清楚到时候免不了一场“泪奔”。

  另外30多名散居林芝的援藏志愿者还要留守,直到明年7月第六批广东援藏工作队工作期满。

  “选择来这里的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说。这群有着某种共同情怀的年轻人,在最美的青春年华放下学业、放下工作,走进高原,只为做一件“让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

  选择 援藏支教感觉很神圣

  研究生支教团是中大的一项传统。自1999年开始,迄今已选派13届共95名具备研究生保送资格的学生赴西部支教。

  罗智,初中时是贫困生,受助于志愿者上了中大,而今她也成了志愿者。“感觉很神圣,像接班人。”说这话时她的眼睛在闪光。

  李春艳,来西藏前已在一家国企工作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度过工作之初的磨合期,但得知援藏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他放下十几万元的年薪就来了。

  余茂见,去年8月进藏,之前毕业工作刚一周。“我不能就这样度过我的一生,一眼就能看到头。”他说,“我相信自己到老也会怀念在西藏的这一年。”

  王琴玉和杨伟文都在2010年7月毕业,当年9月进藏。

  哲学专业出身的王琴玉说:“来西藏,我不想仅仅是作为一个过客。”就这样,一晃就两年了。

  放下学业、事业,选择志愿入藏,他们不是没有顾虑。同届同学有的已读完研究生,有的工作两三年打下了事业基础,而他们还要再“毕业”一次,有的连续两年考公务员失败,有的已经跟不上职场变迁的步伐,他们唯有忠于自己最初的梦想,相信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信心。

  工作 坚持直到开花结果

  虽说是志愿者,但工作强度比在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琴玉、罗苑红住在援藏工作组安排的一个套间,走出卧室就是“办公室”,一天24小时她们保持手机开机,随叫随到,白天接受任务,晚上完成任务。

  罗苑红算了算,今年3月到7月,光是经她手收发的文件就超过250份,每一份都是在这样的日日夜夜里赶出来的。两年来,王琴玉一直处于这样的工作状态。她放不下这一切,因为她就是想“坚持看到这些项目开花结果”。

  而对于支教的志愿者们来说,工作强度的压力还在其次,更棘手的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陈睿本科毕业于中大化学院,被分配到林芝县中学主教地理,兼英语和语文。少数民族学生底子参差不齐,很多连藏文都没学好。

  崔可本科毕业于中大岭南学院金融系,在灵芝一中教生物。上学期他带3个汉语班,这学期6个班,每周有20多节课。

  很快地,他们还是想到了办法来应对各种困难,电教手段的运用,课后的深入交流,都让他们的教学成果突飞猛进。上学期期末,崔可带的3个班英语成绩包揽了年级前三名,平均分高出第四名10多分,让他成了支教老师中的“王牌”。

  收获 志愿三年感动三生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历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所传诵的一句话。

  在支教的一年行将结束之时,志愿者们对此更加感触深刻。

  一年下来,该吃的苦他们也都吃到了:陆家艺带着感冒进藏,高原反应严重,连夜紧急输液;林鸿章,因为经常熬夜,心脏负荷过大,导致病毒感染险被劝返;连德龙,骑车家访,由于路途遥远过于疲劳而摔破脑袋住院一周;罗智,由于课程紧密没时间吃午饭,结果在课堂上晕倒……

  而他们记得更多的却是甜到心坎里的感动。

  研究生毕业放弃工作进藏的梁一帆来之前就定好目标:一定要与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谈谈心。她教三个班,近150名学生,她一个一个地谈,目标已接近完成。现在她收到了一箱子的信,那都是学生回应给她的心声。

  今年清明假期,张琪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接到班上同学的电话,说有个同学突发急病。待她飞奔冲进教室时,发现教室成了party,中间摆着大大的蛋糕,学生们说:“前天上课不能给老师过生日,今天补给您。”

  罗智带的“梦想课程”结课时,两个班的学生联合举办欢送会。一个班的学生唱歌,另一个班的学生就在旁边哭,最后连唱歌的学生都哭了起来,三名支教女生也都泪奔。

  4月6日,岳美琴下课后,全班学生对她说,“老师你不要走了,我们班每个人每天给你一块钱当工资,你就留下来教我们到高中毕业吧!”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来找他们要电话和QQ号。唯一能够让这些离愁别绪稀释一些的是,他们知道,这一批志愿者走了,还会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到这里。

  已经在西藏呆了两年的王琴玉准备做满三年。她微微笑着,说出的话带着高山峡谷一般的气魄:“他们都说‘支教一年,感动一生',我们不满足,偏要‘志愿三年,感动三生'。”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胡念飞 发自西藏林芝

热词:

  • CNTV
  • 爱公益
  • 公益
  • 援藏
  • 志愿者
  • 支教团
  • 研究生
  • 中山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