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学会看懂预警落雨不再心惊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 14: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21”特大暴雨的袭击,给北京市民上了沉重的一课。通过此事,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更加关注针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和自救。的确,如此大的暴雨有点出人意料,但是如果大家事先知道“橙色”预警的含义,也许很多悲剧和损失就不会发生了。专家普遍认为,绝大多数人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灾害常识,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掌握一些小技巧或许能挽救全家的幸福。

       暴雨防灾自救要点

       面对暴雨、雷电、雷雨大风这类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我们该如何防御和自救?一旦灾害级别超出常规,我们又该如何降低损害?我们也采访气象、防汛方面的专家,他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险情来临时

      提前准备适时撤离

       假如您住在地势低洼的居民区或者是平房、半地下室,在雨季前应准备一些沙袋。一旦获知暴雨预警信号,可提前在容易进水的地方(比如半地下室的窗户边、低洼的房屋门)筑起“小堤坝”等,防止积水入室。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险情,住在城市危旧平房及低洼地区的居民要听从政府部门的转移安排,迅速有序撤离。

       普通住户,如遇积水漫入室内且无法排除,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并撤离。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应该立即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险,比如小区中地势较高的区域。

       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弱

       本周,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局预报专家张明英。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部门拥有一套科学的气象灾害预警制度,“这是针对北京的气象条件特点建立的,目的是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告知公众做好应对灾害天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

       然而,7·21暴雨灾害后,多个部门共同分析了相关数据,发现北京市民对天气预警信号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包括:很多人在获悉暴雨预警信号之后仍照常出行、逛街、去山区旅游等,结果给自身安全和家庭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熟知预警信号的含义

       张明英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根据灾害程度、可能受灾的影响程度、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间紧迫性进行信号分级(暴雨预警信号参见图表),然后公开发布。

       尽管目前天气预报难以实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但北京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在70%-80%左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因此,专家特别呼吁广大百姓对灾害性天气建立一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主动防范意识,对已经发布的预警信号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毕竟“一旦出现险情,其损害程度一般会大大超过灾前采取准备措施所投入的成本。”

       北京的灾害天气很多

       很多人都觉得,北京是几百年的皇城,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很少有灾害。但气象专家们的看法正好相反,“北京其实属于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这个结论令记者非常吃惊。也许正是这种常识上的缺失,才会导致许多市民对危险级别的预警视而不见。

       据张明英介绍,三面环山、山体高度在1000米左右等自然条件造成了北京地区上空气流较乱的特点,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较易发生暴雨、短时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比如,北京汛期为6月1日至9月15日,主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间,局地暴雨时有发生,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包括导致山区暴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塌陷等灾害。此外,夏季也是雷电灾害的多发期。

热词:

  • CNTV
  • 爱公益
  • 公益
  • 学会
  • 看懂
  • 预警
  • 落雨
  • 不再心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