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乞讨排行榜,伤害城市的人文风景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0日 1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公总队徐家汇站治安派出所官方微博“轨交警花”发布一个乞讨排行榜。据轨交警方统计,自2008年以来,在进综合执法工作站次数的排行榜上,22岁的何某以309次位居第一。他来自辽宁,暂住在火车站附近,文盲,脚上有残疾。88岁、来自安徽凤阳的陈老太以302次暂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甘肃定西人包某,1987年出生的他与老婆张某一个吹笛一个卖唱,共同乞讨。

  发动乘客微信举报乞丐,发布乞讨排行榜,这是一个颇有“创意”的治乞术,无异于将乞丐“五花大绑”地示众,让所谓的文明人尽情喷吐道德口水,或者形成联防之势,围堵乞丐,使乞丐无法在地铁上出现。这是对乞丐的双重羞辱,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行动层面。

  每个人都有尊严,乞丐也不例外,不能因为他们在地铁上乞讨,就对其示众,如此行为缺乏执法理性和人文关怀。当然,执法部门有责任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公共秩序,但不等于就有权伤害弱势群体。我们看到,位列乞讨排行榜前三位的既有伤残人士也有年至耄耋的老人,他们需要关怀,需要尊重,甚至还需要制度救济,乞讨也许是他们维持生存的不得已手段,即便他们所寄居的城市不向他们伸出援手,也不应该把他们踹开或推出去。

  无论卖艺还是乞讨,都是公民的权利,哪怕繁华如美国华盛顿、纽约这样的城市,也有乞讨卖艺人员。一个人选择乞讨或卖艺,必有苦衷,当他们让渡尊严换得生存时,何需对他们再步步逼迫?中国人历来有扶危济困的良善传统,作为执法人员,更应该体恤弱者,通过体恤弱者激发人们一起关注和帮助弱者。而号召人们举报乞丐并对乞丐示众,就容易激活人们内心的恶,如果羞辱式执法泛滥,客观上会抑制市民的宽容度,会对普通民众产生恶劣的暗示,城市的温情就会大大降低,这样的城市就不是一座开放的、自信的和健康的城市。

  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指数、宽容指数和善良指数,可以找到许多载体,比如对待乞讨卖艺人员的态度。诚然,一座城市再美伦美奂,如果没有乞丐的生存空间,也不值得尊敬;一座城市再发达,如果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儿与包容度,也会显得侏儒。对待乞丐、流浪汉这些边缘化群体,往往更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品质。

  当然,面对乞丐群体中对社会秩序确实造成危害的现象,也不能束手无策、放任不管,只是任何措施都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公平原则、尊重管理对象的权利为前提。首先,重点打击组织、唆使流浪乞讨的“幕后人”,依法严惩诈骗、胁迫儿童乞讨者。这样的重点选择无疑是恰当的策略。针对具体人的具体违法行为,通过具体的司法过程进行打击,符合法治原则,也能够对遏制恶乞等不良现象有一定作用。其次,以政府名义发出对市民的公开信,鼓励市民不向健全、壮年乞丐施舍,以断“乞讨致富”者的财路,也鼓励真正需要救助者走进救助站。这种号召虽然有违于我们一向鼓励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但在治理、减少乞丐的各种办法中,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一种。第三,通过政策将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保护起来,保障个人生活,充分体现社会的温暖与人文关怀。对他们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照顾,不让他们无端承受来自社会上部分人的歧视。

  一言以蔽之,一个文明而自信的城市不会拒绝乞丐,一个温情而有人情味儿的执法者不会羞辱乞丐,一个有着基本是非标准而善良的人不会敌视乞丐。如何心怀温情、以人为本地治理乞丐问题,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

热词:

  • CNTV
  • 爱公益
  • 公益
  • 乞讨
  • 乞丐
  • 城管
  • 人文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