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大批求职者在河南人才市场里寻找就业机会。 |
各地就业完成情况 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就业率为何会成为政绩“硬杠杠”
在外需疲软、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中央政府最近再次强调就业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把就业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中。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他说,2012年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另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不仅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
“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复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告诉本报记者,“十二五”时期是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当前不仅就业总量压力大,而且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很不匹配。
业内人士分析说,当前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据人社部监测,招工难从沿海向内地蔓延并呈常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技能人才和普工双短缺的特征更加突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同时,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外需疲软、内需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统计显示,经济增速下行对就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以广州为例,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今年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也是一个迹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对于把就业纳入政绩考核的原因,张丽宾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各地自然把保增长放在工作首位。国务院在此情况下再次提出就业问题,是强调把民生放在首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永远都要强调。
政府一直以来都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都放在与经济发展一样重要的位置。据了解,2007年时在就业促进法中就已提出以考核方式促进就业,此后,开始有地方将就业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专家指出,此次政府再次强调把就业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核体系,说明这项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认为,将就业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体系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政府应当摒弃传统的仅以“结果导向”的考核,而应将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放在对过程的管理上。
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如何提高就业率?专家建议,一方面,各地领导要提高对就业问题认识的高度,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另一方面,要扶持中小微企业,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温家宝强调,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是稳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但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在自身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自然不能大量招工。因此,专家建议,政府应当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多优惠政策和金融上的帮助,扶持小微企业也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
也有专家认为,在强调增加就业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张丽宾指出,经济转型,就业也在转型。解决就业问题从长期看,国家要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对新成长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质量,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有效供给。
陈天祥认为,政府应当从宏观的调控上引导经济的转型,重要的是扩大就业机制,可以从财政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培训体系建设、优惠政策、直接购买劳动服务等方面帮助扩大就业,并以这些行动作为对绩效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