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她是一名普通的矿建职工,却用自己纯洁的爱心温暖了弱势群体的无助与凄凉。她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体味着平凡人生的点滴感动。
她说,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是依靠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生活着的;她时常感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思索怎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她坚信通过自己和爱心人士的努力,定会让那些鲜活而需要帮助的人走出阴霾,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她一直以来为人的座佑铭。
她就是安徽宿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王玲。
2006年5月,王玲在安徽宿州市红十字会庄严宣誓,从而开始了她志愿服务的爱心之路。
作为一名志愿者, 王玲说,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行动。
2008年5月,宿州市红十字会开始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王玲是第一批进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参加捐献的志愿者。她响应宿州市红十字会的号召,在宿州二中广场着手开展以“关爱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主题的爱心宣传活动,鼓励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加入这个行列。由于红十字会派发的宣传单有限和一些人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有理解上的误区,为了达到宣传的实际效果,王玲顶着烈日给过往行人仔细讲解。
王玲在会里担任宿州市西关片区志愿服务组组长,她经常参与并组织一些活动,将爱心行动驻扎进九小智障儿童学校,为智障儿童表演节目,与他们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成长,送去力所能及的帮助。
几乎每个节假日,王玲都会放弃陪女儿的时间,到周边的福利院、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洗脚、剪指甲等,使失落、孤寂的老人及遗弃的孤残智障儿童得到亲人般的抚慰。
每当过节的时候,敬老院的老人都像是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样等着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到来。刚成为志愿者不久,一次,正当重阳节,王玲和几位志愿者探访敬老院的老人,还用自带的料馅给他们包元宵。忙完以后,她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尴尬、陌生、新鲜、什么感觉都有”。
回家后,王玲仔细思考:这些老人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年老体弱,年龄不同、背景各异、思想多样,也许学习掌握与不同对象沟通的技巧会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作为一名志愿者,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听清他们的声音,是十分重要的。有时未必需要更多的礼物,也不一定要喂水送饭,一个友好的牵手,一句贴心的话语,亦可以使他们感到温暖欣喜。
从那以后,王玲再去敬老院,一个简简单单的探访,几十分钟的对话都可以令老人们欢喜,期望再见。
她说,真正的“沟通”是直达心灵深处的会晤,是感动人心的交锋。“沟通”不只在于听和说,还要易地而处,体谅别人处境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和支持,助其肯定自己的价值,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动桥梁,更重要的是能让老人们晚年过得快乐。
每当她来到这些老人中间,都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她说,“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我要把亲人对亲人的那种爱送到他们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阳光的味道。”
在从事志愿者服务整整4年中,王玲共参与了150多次义务帮扶活动,帮扶弱势群体近1000人次。她说,这只是我爱心行动的开始,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创造出更加幸福的人类家园。(顾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