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12: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燕赵都市报
教学楼气派,教室内敞亮,宽阔操场,塑胶跑道。10月25日上午,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小学内书声朗朗。这崭新的校舍之所以落成,全靠该村富裕起来的村民的捐款。在这里,捐款多少已成为衡量村民道德与“面子”大小的标准。在全民富裕的背景下,一股向上向善的可喜力量在这里悄然生长。“这个标准在宁晋,甚或在邢台农村,也是级别很高的。”言语间,学校负责人透露着一丝自豪。据悉,以前该村旧学校地方小,还不到四亩地,并且校舍特别破旧,老师办公条件也特别差。
村民们为什么会积极捐款呢?对于记者的疑问,该村党支部书记宁小五告诉记者两个“秘密”。
其一,村民的钱包鼓了,这是基础。黄儿营西村是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2009年全村工农业产值20.2亿元。逐渐富裕起后,改善村里孩子们的就学条件成了大伙的共同心愿。于是,在村两委倡导下,村里靠电缆致富的厂长经理们以及在外经商村民“多则五万,少则一千”,共捐出了400多万元。就这样,经过两年建设,新小学于今年9月10日建成投用。
那么另一个“秘密”呢?宁小五说,“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那就是村两委积极倡导和带头捐款。这位座驾奔驰的村支书,在学校门口竖立的捐资助教碑上,捐款额排列第二。“捐款现在成为俺们村的一种自豪了,自己富裕起来了,就要想法给村里办点公益事业。”
记者在随机采访时,许多村民都很赞成捐款搞村里的公益事业。据悉,村民的自愿捐款不仅仅限于学校,包括道路、养老院等系列基础设施的投资,均来自该村村民一年一度的捐款。
“对于这些捐款,每年年末我们都会谋划来年项目,翌年年初,在外地经商的村民都会回来,我们村委就向大家汇报、清点。”在宁小五看来,如今,捐款搞公益已成为该村公益事业的一个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