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血液中心将血高价卖给医院?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1日 09: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扬子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昨日关于南京持续十个月的血荒的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一些网友表示,并不是缺乏献血的热情,而是对血液中心的血液流向、收支情况缺乏了解,对献血后免费用血的繁琐程序感到不能理解。省血液中心表示,目前将通过延长街头采血时间、积极发动各企事业单位团体献血等方法应对供血紧张的情况,但长远来看,供血形势不容乐观。

  省血液中心:加班加点采血,但仍供不应求

  记者从省血液中心获悉,目前该中心血液库存已低于警戒线,A、B、O、AB四个血型都紧缺。该中心供血室项汉城主任介绍,现在血液的库存量只能满足临床上的急救用血需求,择期手术、治疗性用血的供应上比较欠缺,只能部分满足。

  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血液中心的采血量2001年为5.1吨,2008年为18.7吨,2009年是19.9吨,而今年的1~9月份采血量就达到了14.5吨,从这些统计数据上看,每年的采血量都是在稳步向上攀升的。

  江苏省血液中心体采科郭东辉科长介绍,近两年,街头的采血车的工作时间一再延长,医护人员连正常的节假日休息都保证不了,检验、成分分离、献血服务等各个科室加班都是家常便饭,但还是供不应求。“血也没少采,主要是用量增长太快,我们也尽力了,压力也相当大。”郭东辉说。

  省血液中心韩玲表示,为缓解目前的这种供血紧张状况,将延长街头采血时间,适当增加采血班次;积极发动各企事业单位团体献血;积极推广科学、合理的成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通过短信平台并通过媒体呼吁市民奉献爱心、参加献血。“这些措施跟上以后,应该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远看采供血形势不容乐观。”

  网友: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应该更便捷

  南京血荒的消息昨日见报后,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记者了解到,有些市民拒绝献血,并不是人们对于献血的热情不够,是对血液中心的血液流向、收支情况缺乏实质了解。很多网友觉得,我是无偿献血,可是血液中心将血液高价卖给医院,市民用血又遭遇高价买血。而无偿献血者真正想要享受免费用血时,却远远比不上“一捋袖子”那么方便,其中程序之繁琐被网友称为“跑断腿”。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人们对于无偿献血“信任危机”最近几年愈发严重。临床用血的价格是统一的,根本不存在血站高价卖给医院的行为。血液中心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收支两条线,不存在以此盈利。血站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江苏省献血条例》第二十三条“公民医疗临床用血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交纳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项费用。”

  同样,《江苏省献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在八百毫升以上(含八百毫升)的,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献血量未达到八百毫升的,按本人献血量的三倍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需要用血的,其累计免费用血按献血者献血量等量提供。而在现实中,献血者用血时,尤其在异地用血时所遇到的麻烦,也大大削减了献血的积极性。

  在南京某知名论坛,就曾经有网友发帖讲述他申请用血补偿的复杂经历。要先支付用血费用,拿着这些东西户口本、身份证、献血证、用血者和献血者的关系证明,所在医院的用血证明,医生签名和医院公章,用血的发票单据,到卫生局核准后,到血站报销。但很多献血者表示,在现实中这些证明往往并不都能一次性办妥,在折腾数个来回之后,不得不放弃费用补偿的要求。“不是我们没有爱心,是我们的爱心被折腾苦了”。

  临床医生:互助献血能节省费用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主任景亮认为,应对血荒,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血中要注意节约,这一点非常重要。

  景亮说,首先临床用血要严。医生在手术期间,对输血指征应严格把关,不该输血的病人不要输血。根据《输血指南》,正常人群血色素低于7克时才考虑输血,但在临床上存在没有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现象。

  其次,充分利用“自体血回输”。“自体血回输”是指通过自体血液回输机将病人手术中流出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回收到储血器,再通过分离技术,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悬液再输回病人体内。这种方式可将50%-70%的术中失血回收,不仅能解决血源短缺、供需紧张问题,更重要的是避免因异体输血而传染疾病和输血反应带来的风险。但是,由于自体血液回输耗材较贵,有的医生和患者认为在经济上不合算,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为减少输血量,病人在术前可以先放点血,再回输。病人还可以自己储存血液,在术前三天,每天抽400毫升出来,存放到血库。这样可以储存1200毫升的血,手术中就可以将自己的血回输。 景亮主任认为,这些节约用血的措施,在临床上尚未受到重视。

  据了解,2009年9月,江苏省卫生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通知》,积极提倡当择期手术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生向患者亲友与单位做互助献血动员工作。“互助献血”即患者亲友在医院输血科领取“互助献血申请表”,然后到指定的血液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在领取无偿献血证后返回输血科登记,输血科再联系血液中心,根据互助献血量调配相应的血量,在1到2天的时间里,相关患者就可以得到申请的血液制品。省血液中心血源科科长周知祥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缺血,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多家大医院都纷纷动员患者亲人互助献血。中大医院输血科辛琪医生告诉记者,江苏省血液中心在中大医院设立了爱心献血屋,亲友直接到献血屋献血。

  通讯员 张妍 实习生 黄珊

  本报记者 毕晓红 于丹丹

  新华社昨撰文称献血需建长效机制

  据新华社电 血液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药物”,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替代。近日,南京、昆明、北京、合肥等城市血液纷纷告急,血荒由此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不能总是等到供血危机发生,相关部门才开始着急,献血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余成普认为,目前的采血渠道过于单一,是血荒爆发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余成普说,现在的情形是:这两个主力献血群体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学生放假、春节时农民工返乡等,都有可能引发一场供血危机。他认为,政府在其中应当有所作为,尤其在血荒如此严重的时候,更要尽早介入、主动作为。

  “每次血荒一发生,电视台、报纸就开始呼吁大家踊跃献血。”余成普说,这种短期行为肯定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供血危机,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济措施起到有限的作用,“其实,像宣传之类的工作平时就应当做好。临阵磨枪不是办法。”

  余成普分析说,目前的无偿献血制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也有很多城市的无偿献血运转得很好,没有发生过供血危机,关键在于各地以何种方式落实制度。就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他说:“无偿献血的鼓励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已经献过血的人肯定会寒心。”

  在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秘书长李业顺看来,建立长效机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长远来看,针对人们对献血是否危及健康的不同认识,应当让献血宣传进入学校,从小抓起;对于献血者,政府可以用一些非经济手段多给予一些激励,尤其对农民工等多次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应当加大鼓励力度,比如让其免费进入公园、优先看病等;此外,应当有意识地建立应急机制,在各种因素变化可能会导致供血危机的初期,就积极应对。

  余成普说,在发动国家公务员、医疗机构等群体献血上,政府其实是有许多办法可想的,“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考核手段或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给予态度积极的单位一些鼓励?”此外,政府应当加大对血液中心的硬件投入力度,比如多购买一些采血车,扩大采血范围:“只有真正建立了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才是避免血荒的根本办法”。

  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应对血荒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临床用血供应紧张的情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通知云南、北京、山东、广东、吉林、湖北等供血紧张省市红十字会,要求密切关注当地血液供需情况。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要求云南等供血紧张省市红十字会积极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红十字会员、红十字志愿者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