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十二五规划扶持社会组织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09: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今,公益基金会的生力军——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从个位数增加到目前的近千家,已占据公益基金会的半壁江山。

  而这无疑将对我国今后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社会事业今后五年的发展也有涉及,在“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条目中,摘要明确指出,“要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国家政策导向既定,下一步,加强基金会自身的内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等机制成为公益界人士的共识。近日在京召开的非公募基金会2010年年会上,数百家基金会共同回顾一年来发展得失,加强信息披露等能力建设,成为下一步非公募基金会改革的重点。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在10月29日论坛发言介绍,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国的非公募基金会从无到有,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1843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846家。

  数量优势背后,杨也坦言目前非公募基金会的能力建设困境,对内表现为缺乏合理治理、组织效率低下、公益服务效果不明显;对外显现为社会公信力不强,难以获得捐赠人、公众和政府的信任。

  杨坦言,其原因在于发起人对基金会决策的过度控制和干涉,致使基金会缺乏活力。

  相关专家的研究也印证了该说法。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在当日论坛发布的《非公募基金会内部治理状况》透露,目前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内部治理模式主要是资金引入者主导的局面,即资金引入者和理事会决策者一致,“钱是谁找来的,谁就说了算。”

  而老生常谈的信息披露问题改观仍然不大。

  同日发布的非公募基金会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在65家抽查非公募基金会中,仅有9%的发起方或管理者对核心信息客观完整地披露。

  这一点,“基金会中心网”总裁庄爱玲很有感触。作为30余家公益基金会发起成立的民间基金会信息公开平台操刀者,自7月8日成立至今,庄和同事们吃够了搜集信息的苦头。

  截止到10月27日,他们一共收录了全国1937家基金会名录,工作人员“磨破了嘴皮”,也仅收集到1600多家基金会的年度财务报告,提供具体公益项目信息及捐赠信息的就更少,仅有23家进行了项目信息披露。

  配合度也是个问题,“收集不到的原因五花八门,‘没有、不提供、没时间做、信息保密’是他们惯常的说法。除基金会外,作为主管部门的一些地方民政部门,也不愿配合。”作为基金会中心网的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介绍。

  立法推进披露机制

  下一步,各界对非公募基金会的改革及修炼提出了诸多建议。

  在政策环境上,杨岳透露,今后一段时间,民政部门仍将继续鼓励、支持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将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加强和改进日常监管,增加信息公开渠道等措施,加强对基金会的培育。”

  作为改革措施之一,据了解,目前民政部下属的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正在操作“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指引”,意图为基金会的信息披露提供统一模板,从而打造官方的慈善信息披露平台。

  在内功修炼上,一些先行的基金会经验也被作为典型案例在论坛上予以分享。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对信息披露的专业和到位深有感触。

  “基金会除了要把好事情做好,还要把好事说清楚。我们初衷是信息宁多勿少,把知情权留给所有需要了解的人。”为此,他们选择的方式是将所有的项目信息定期送达捐赠人、合作伙伴和业务主管部门,并通过基金会网站,公开基金会动态信息,供所有有兴趣的人士参阅和下载。

  具体到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下一步进展,基金会中心网等诸多理事为执行层定下了死命令,“到今年年底,所有近2000家基金会的基础信息、年度财务报告都要有所披露。”

  “到目前,我们已经给全国30余个省区的民政管理部门都发了信息采集信,所有的基金会也尽可能都要联系上。到年底,所有的情况都要如实在网站公布,即使它不披露,我们也要如实写上去,红黑榜都要上。”徐永光说。

  这样做的意图恰在于,以红激黑,推动基金会的信息公开,“我不相信一个披露信息为零的基金会,会有公众愿意捐款给它们。”(申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