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行善者的“水土不服”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8日 10: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2010中国影响力人物”,一位德国青年的名字赫然列入其间:卢安克。其实,他对中国的影响力岂止于2010年,已有十多年了。

  然而,卢安克已于2010年年底离开了中国。何故?是他一改初衷,悔不当初?不是;是他返回故乡,另有高就?不是;是他手续不全,难以为继?也不是。媒体称“因为中国媒体和社会的过度持续关注,卢安克备感压力,决定离开中国”。

  自从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后,卢安克顿时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或褒扬,或质疑,或讥讽,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抱着不同的心态跑到他所在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卢安克原本安静有序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为了寻求以往多年的那种“自得其乐”的日子,也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他毅然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是的,在我国信仰迷失、道德滑坡的态势下,卢安克的出现委实令人肃然起敬,把他奉为“偶像”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按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卢安克既然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又是到贫困落后的乡村助教,这无疑是一种行善之举,那么,行善者的思想一定是进步的,他的境界一定是崇高的。其实,行善未必都崇高。就拿卢安克来说,他自称:“我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无论是义务当英语老师,还是与孩子一起体育锻炼,抑或让学生参与拍摄“歌曲录像”,他都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立足于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他绝不参加来自城市青年的诸如“带给板烈新的明天”之类的无意义的讨论,甚至连“国际志愿者”的身份也断然否认。他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这是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对我失望”。我认为,卢安克做事的目的颇为简单、单纯,甚至可以认定是一种没有目的的行为,唯其如此,才让以功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人不能理解;而也正是因为他行为的简单、单纯、无目的,从而产生出感人的巨大力量。

  显而易见,面对或“崇高”化的无谓赞美,或“崇低”化的无实攻讦,卢安克处于惊诧、惶恐、迷惘,结束中国之旅,对他而言,实在是一种“水土不服”后的无奈。

  从这一个案,国人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生存的“水土”固有的问题么?(沈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