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除了捐款 民众如何更好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8日 10: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昨日,记者收到小梅珍父亲陈庆林的电话,对于社会的踊跃帮扶,陈先生表示非常感谢,同时他还透露,小梅珍的病情开始有好转的迹象。治疗的部分费用解决了,电话中的陈父听起来没有那么忧心忡忡。不过,对于一个尿毒症患者而言,艰难的挑战刚刚开始。假设情况顺利,小梅珍有机会换肾,那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假设换肾手术顺利,后续的抗排斥治疗,又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对于这些求助个案,由于人手的问题以及后续的跟踪比较麻烦。我们一般都不主动涉及。"网友"阳光"是中山清风自游人公益网站的发起人,该网站一直致力于助学等公益活动,对于这些求助的个案,"阳光"表示,只有建立起相应的志愿服务制度,长期不懈与这些求助对象进行联系,及时反馈他们的困难和现状,才是善始善终的做法。

  中山车友论坛的车友们和麦田中山的志愿者们,此前也为备受中山市民关注的因无钱治病而将病重女儿抛入水库的贵州男子朱友志进行帮扶,募捐救助其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儿小朱玲。前日,车友代表们将募集到的第三笔善款7743.5元送到了朱家,整个活动从1月17日开展,历时三个多月,共筹集善款18049.5元。"由于帮扶对象的疾病一般都须长期治疗,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忙筹款,至于后续的帮扶,由于精力有限,也很难一直坚持下去。"发起者表示,他们能做的就是定期安排志愿者到朱家探访,陪小朱玲聊天玩耍。至于以后该如何帮下去,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媒体不报道、市民的关注度下降。这些弱势团体在声势浩大的帮扶过后,还必须长期独力面对困难。"长期关注媒体救助个案的陈小姐表示。作为一名爱心人士,陈小姐常常给帮扶对象汇款。"每次见到媒体刊登一些需要救助的对象时,我会给予力所能及的事,按照我的经济能力,我也能长期给予帮扶,但除了捐款,我们的社会还能给予他们什么呢?"

  去年本报参与报道的"救治肿瘤青年张富国"事件,同样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许多网友表示,希望有志愿者团体可以形成爱心接力,对张富国进行长期的帮扶。不过,上周记者探访发现,关爱过后,张富国与家人同样必须独自面对艰难的术后康复,幸好,此前一直给他送药治病的民间热心中医杨君衡,依然守护着张富国。每周,杨君衡至少去一次南朗的张家,了解张富国治疗的近况。"杨医生不是志愿者,但他的行为体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市民方先生感叹道。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社会各界为小梅珍募集的善款达到约15万元(不完全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于小梅珍的报道也许会渐渐淡化,市民的关注也会逐渐减少。但小梅珍与她的家人依然要面对疾病的挑战。除了捐款,我们还能给予小梅珍们什么样的帮助呢?这也许是捐助热情退却后,留给我们的长期思考。而思考的对象,包括小梅珍、小朱玲、张富国们,他们除了需要捐助,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怀和爱心,更需要社会有一个完善、长期的帮扶制度,帮他们摆脱疾病,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