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全国大学生就业公益计划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15: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新报
在各大企业新一轮招聘会到来之际,新报民生调查栏目推出“就业难”系列报道,以大量翔实的采访为基础,从学生与企业两方角度深挖并展现就业难问题根源,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新华网、搜狐网、网易、中国教育在线等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报道,许多大学生家长及求职者也打来电话,和记者谈论“就业难”问题。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专家表示,今年天津市将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拓宽渠道,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天津市高校毕业生达12万人,创历年毕业生就业人数之最,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天津市重点采取七项措施:一是实施1123系列服务。向应届毕业生发放1张就业服务卡,给予1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提供2次职业指导,实施3次职业介绍。二是创建企业与高校联盟。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实施对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介等定向服务,年内发展到2000家,提供2万个以上岗位。三是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开展十个就业专项活动,组织百场就业讲座,举办千场招聘会,实施万家企业送岗进校园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四是扩大就业见习规模。今年青年见习基地发展到2000家,见习规模达到3万人,见习就业率实现90%以上。五是开展企业家带徒授业活动。会同教委、工商联、工青妇等部门,组织千名企业家帮带大学生学习创业经验和技能。六是推行大学生创业计划。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进课堂等活动,通过学校推荐、专家评估、政府扶持,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创业,在发展中成长。七是启动大学生产业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制定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就业的岗前培训、社保补贴、职称评审等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学生家长:
希望就业机会更多 待遇相对提高
市民李阿姨的孩子刚从成都一所高校毕业回津,说起儿子找工作的艰难,李阿姨声音有些哽咽起来:“孩子不好找工作,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不敢给孩子施加压力。希望政府能给年轻人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把工作待遇提高一点。”
“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我的孩子一直没找到工作。”家住汉沽区的耿先生说,曾有一家大型企业面试时问他是否结婚,孩子如实回答没有,之后就没了回音。“为何没成家的大龄毕业生没人要?”耿先生问。
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的东北小伙王鹏给本报打来电话说:“我在天津换了两三个工作,感觉不好。”王鹏感觉来招聘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质量不高。他的理想是在一家大型正规化的企业做营销工作,但大企业对学历要求很高,“学历不高的人就没能力吗?”
人力专家:
学历不代表能力 能力决定就业质量
中天人力高校部的刘风景部长认为,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学历,但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与人们购买商品有共性的一面,即首先进行性价比较,要用最适宜的成本(费用)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益(利益)。高校毕业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青睐。怨天尤人不如检查自己,高校毕业生在学期间就应围绕个人兴趣、性格、爱好、特长及专业对自己进行评价,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充电和提高。相信当你付出一定的努力,并具备较强的能力时,将会提升自己的就业质量,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