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更多>> >

【关注留守儿童】孩子为何想要个“克隆妈妈”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9日 10: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六一”儿童节前夕,笔者从四川绵阳市涪城区玉皇镇小学获悉,一个化名为晓静的六年级女孩写了一篇《我要一个克隆妈妈》的作文,期盼以“克隆妈妈”作为母爱的弥补。女孩的创意独特,童心纯真,语文老师给了她100分。晓静的爸爸妈妈已离婚多年,晓静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为了生计常年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家,她只能和爷爷一起生活。因常常想念妈妈,晓静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晓静的作文真实反映了留守孩子的情感饥渴。玉皇镇是涪城区最偏远的乡镇,玉皇小学有429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171人,占39.8%。因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是寄宿在婆婆爷爷处或亲友家代为照管。四川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之一,有320多万农村留守学生,其中只有40万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绵阳市农村每年输出劳动力多达50余万人,约有17万留守儿童,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27%。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要让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根本办法是改善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存环境,改革户籍、住房、社保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让孩子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在一起并享受父母打工城镇孩子同等的上学待遇。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民生工程,政府应想方设法加快推进。

    【关注留守儿童】不能让孩子无助地守望

  痛不痛,抛家舍子的父母最清楚,孤独寂寞的孩子最清楚,坚守故土的祖辈最清楚。而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是了解、体谅并想方设法减轻这种痛楚。

  尽管如今农民的权益越来越受关注、重视,农民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但他们目前仍是处于弱势的负重一群。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外出打工几乎成了他们改变现有生存状态、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这种别无选择的选择的直接后果是,老幼病残与青壮劳力的分离,特别是孩子与父母的分离。其中,最痛苦的也许就是母亲。面对现实条件,要帮助丈夫打拼,就必须离开孩子。带着孩子进城,就要面对更多的磨难与挑战。 >>>点击详细

  不该被遗忘的角落——湖北通山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中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孩子,会因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失落、孤独,因没有了信任的倾诉对象而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也会因日常生活中没有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而感到无奈和自卑。长此下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问题。 >>>点击详细

    留守儿童家庭有三盼:廉租房 孩子上学 就近务工

  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坐下来拉家常时,时常提起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问题。祖辈们带孙子并不怕辛苦和劳累,但是,为了孙辈能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他们有三盼:一盼有子女的农民工在城市能住上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有条件把子女接到身边生活,让孩子们的童年不缺少父母的爱;二盼城市能更加关心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给农民工子女入学就学提供方便;三盼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村就业岗位增多,使农民可以就近务工,不用再撇下孩子四处奔波,使孩子们有一个完整的家。 >>>点击详细

    【关注留守儿童】“互补家庭”补缺打工父母

    在“互补家庭”里,“心理妈妈”每当周末至少要陪留守儿童玩一场游戏,讲一个故事,作一小时陪伴。目前,全乡已组建116个“互补家庭”,推出87位“心理妈妈”。他们还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种树、爬山、采野果等集体活动。 >>>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