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不易到达的善款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9日 08: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公益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种种原因让贫困孩子们得到善款变得那么容易

  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所资助孩子们的反馈信息,尽管有继续资助和关心孩子的意愿,捐助人不得不选择了放弃。其实阻碍捐赠人放弃捐赠的原因有很多:发款周期较长、资金用途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也采取了新的解决方式。

  ■ 本报记者 张木兰

  郎甲旺修的家在川藏高原上,常年阳光直射,伴随着高原红的小脸蛋上皲裂的隐隐透着血丝。

  今年12岁的郎甲旺修父母早逝,同哥哥姐姐一起与年迈的奶奶共同生活。因为营养不良,正是长身体的他却瘦弱矮小。

  “小学毕业就去当和尚”

  2010年暑期,“有爱·有家”中国扶贫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郎甲旺修的家乡进行孤儿关爱活动和心理辅导,同时挨家进行调研,以便推广更为专业的孤儿关爱模式。志愿者们尽管真诚,而孩子却并不那么配合。

  志愿者提问时,小旺修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来回摩挲他满是裂痕的小手,大拇指上一处极深的伤口在摩挲下开裂,渗出血珠。泛着油光的衬衣已经看不出原来的白色,袖口处几乎都开线了。“他安静的让人心慌,跟雕像一样,就静静地坐那,非常简单又偶尔地回答我们的话。”志愿者说,他会告诉你他不快乐,但也不委屈,也没有怨言。

  “孤儿因为家庭的残缺和心灵的创伤得不到抚慰,都非常脆弱,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挑战。”项目部负责人唐微介绍说,我国18周岁以下的孤儿达57.3万人,其中农村孤儿49.5万人,占孤儿总数的86.3%。全国没有得到政府和社区任何救助的孤儿总数达到20.2万人,约占孤儿总数的35.2%。如果把仅仅得到象征性补助的孤儿包含在内,全国需要救助的孤儿占到孤儿总数的55%。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6-2007年开展了孤儿项目可行性调研,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和项目模式制定了1500元/年·人的资助标准。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扶贫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正式启动,当时主要是针对性救助地震孤儿,后来资助范围逐渐放宽。

  这一年,通过扶贫基金会,小旺修收到了来自北京的爱心人士的资助,即将面临辍学的他得以继续读书。

  “小学毕业以后,什么打算啊?”志愿者问。

  “小学毕业后,我就要去当和尚了。”正上五年级的小旺修眼神澄澈明净,没有波澜。

  没有反馈阻碍善心

  陈建波已经退休在家6、7年,老伴儿和她都有退休工资,老两口平时没什么花销,手头一直有些积蓄。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她通过广播了解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有爱·有家”孤儿助养项目,随即通过邮局寄了1500块钱,捐助了一个孤儿。

  “我资助的孩子虽然不是由于地震变成孤儿的,但身世也很可怜,只能跟爷爷一起生活。”陈建波说因为自己没有女儿,所以在寄钱的时候,特意在备注里填写了要求,想资助一个小女孩。

  不到三个月,她收到了来自扶贫基金会的爱心结对卡和女孩的照片。女孩13岁,家住四川昭觉大凉山,是个彝族姑娘。在小女孩的资料上她了解到,除了自己每年资助的1500块钱,当地还为其提供了每月45块钱的低保。

  “她们基本不吃大米、白面的,都是杂粮,生活水平非常低下。”陈建波清楚这些钱仅能维持小女孩的基本生活,“买课外书啊、添置文具啊都没有可能,所以我特别想了解孩子的更多情况,了解我寄去的钱够不够,她还需要哪些帮助。”

  山里通讯极其不方便,陈建波无法直接与女孩对接,她把电话打到了当地妇联。妇联工作人员告诉她,孩子在大山里,让她先把电话费寄过去,对方再想办法去山里找孩子跟她通话。

  “我一想,孩子出来不方便,寄几十块钱也没意思,就放弃了。”陈建波说自己也不明白基金会的工作流程,也不好意思总打电话到基金会去,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3年里,她没跟孩子通过信,也没再资助更多的孩子。

  2010年9月末,“有爱·有家”中国扶贫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交流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项目部的负责人和捐赠人就该项目的进展、资金使用以及项目面临的问题、项目模式转型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捐赠人黄颖在2008年通过某都市报了解到捐赠孩子信息,立即到银行汇了3000元到扶贫基金会账户,认捐两个孩子。“但事后再没有了音讯,所以2009年我就没有再打钱,我担心基金会的项目是不是搁浅了?会不会因为我没捐钱,爱心就没有延续下去,孩子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在交流会上,项目部的负责人把所有捐赠人代表的意见都进行了整理归纳。其中,不能及时得到受益人信息、发款周期较长、资金用途不明确是捐赠人提问最多和最为关心的几点。

  基金会:知不足而后勇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9年12月专门成立了“有爱·有家”孤儿助养项目部,决心彻底解决08、09年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唐微解释说,关于孤儿的信息,基金会是通过当地的扶贫办,妇联收集得来的,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盖了章,签了字基金会才会认可。只有当地将孩子的名单交上来,基金会完全确认了,才会把钱下拨。由于基层的工作效率慢等问题,所以捐赠人得到的反馈信息可能就比较晚。

  唐微说有一个令工作人员非常头疼的县,到2009年时2008年给孩子拨款的签字还没有上交,所以2009年的钱就迟迟不敢下拨。“基层的工作人员少,工作非常琐碎,基金会和它们又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只能加大监督力度。”

  而针对结对卡延迟发放的问题,唐微解释:由于有很多捐赠人都是通过银行汇的款,基金会只能看到捐赠人的姓名和汇款金额,而不知道捐赠人的地址。这导致我们的60%的结对卡都积压在项目部。她建议捐赠人在汇款之后及时和基金会联系,留下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加强联系。

  “知不足而后勇”,除了努力解决捐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扶贫基金会还适时调整捐赠项目,逐步选择项目县、项目学校,将相邻乡镇的孤儿转学到项目学校集中就读,通过每月发放饭票的方式将下发资助款,来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孩子手上。

  从2010年起,项目资助金也由1500元/年·人上涨到2000元/年·人。“除了物价上涨的因素外,还为每个孤儿缴纳了100元/人·年的保险,为孤儿提供意外伤残、大病医疗等生活保障,以及:200元/人·年的心理关爱费。”唐微说基金会将通过执行机构培训、老师培训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关爱活动,为各个项目县的孤儿统一提供心理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