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11: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贵州都市报
36年来,吴仕美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独自用爱心撑起这座养老院。
从1975年第一次无偿收养了一对90多岁老夫妇至今,36年来,遵义仕美爱心养老院院长吴仕美,以她的爱心,无偿赡养了568名孤寡残疾老人,并为400位老人送终。2011年新年,吴仕美宣布,自己生前全部的财产都将用于爱心养老院无偿收养的孤残老人们,不留一分给自己及子女。
2011农历新年前夕,仕美爱心养老院院长吴仕美致电本报记者,称自己与子女家人签署协议,将自己个人名下全部现金财产12万元平均分配,赠予自己的儿子、女婿及丈夫每人4万元,并声明在此协议履行完毕后,接收赠款的三方及吴仕美后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找她要钱。
吴仕美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他们都有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可当我把他们抚养成人、成家立业以后,他们不但没主动给过我赡养费,反而经常以各种借口找我要钱,理由是,我供养这些无亲无故的孤残老人都要花钱,那么为子女家人花钱就更是天经地义。但是,我的钱理应由我自己做主,我更愿意为这些孤残老人倾尽所有。我要办的是老人住得起的养老院。真正无力交费的老人,我一律不收费,如果有一定收入,子女有经济能力负担的,我也收取比其他养老院低廉很多的费用。养老事业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做好人难,一生做好事更难
2月11日大年初九,气温骤降。记者驱车由贵阳赶到遵义市,仕美爱心养老院坐落在毗邻老城区的官井隧道附近的一个山坳里。从1983年正式租房照顾老人到现在办起爱心养老院,吴仕美带着她收养的孤残老人已经搬过不少于30次家,最终才落户这里,其间有太多的困难与辛酸、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这个坚强的女人硬是自己一个人扛了过来。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仕美爱心养老院,是一座三层楼的民房,房前有个三百来平方米的院子,屋后靠山,饲养着十来只生蛋的母鸡。
这天下午,气温骤降至接近0℃,但是在养老院里,走进每个住着老人的房间,都烧着温暖的铁炉,每一间屋子,都温暖如春。
90岁老太闵静芬拉住记者的手说:“你们要好好写写她(指吴仕美),她(的事迹)太突出了,我们都把她当自己的女儿,我跟着她10年了,在这里好得很,今年过年儿子们要来接我回家我都不回去,我以后就一直在这里了!”
在养老院二楼吴仕美的办公室里,墙壁上挂满了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残疾老人,从78岁一直到94岁去世都在我这里,家人也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送来这面锦旗。”“这个从凯里捡来的老太太,在我这里住了6年多去世,一直不断地生病住院,为她花费了不下20万块钱。”吴院长找出当年她收养这些流落街头、或疯傻痴呆说不清楚自己情况的老人的报道资料拿给记者看,她细心地登记着每一位无偿收养的老人的资料。
这36年来,吴仕美一共无偿赡养了568名孤寡残疾老人、为400位孤残老人送终,其中在她的养老院住了两三个月,最终经她的耐心说服工作被儿女接回家的老人是不计其数的。“我的养老院曾经最多住过120多位老人,现在有33位孤残老人是免费的,另外一些则是低偿的。”吴仕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养老院里还住着脑残儿童、智障青年。
“从小到大,我只要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不会坐视不管。我的家人不理解,总是质问我‘那些人是你什么人?’我说,那是社会的负担,可是我有能力管了他们,就为社会减轻了负担!”
令她欣慰的是,“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养老院院墙内贴着一张张爱心捐助单,5元、10元、50元、100元,人们用自己的爱心资助吴仕美走好她的慈善之旅。遵义市各大医院为养老院老人看病,减免药费、手术费,一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来养老院做义工受教育、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生前裸捐,不一样的人生观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吴仕美在遵义县马蹄镇中学当老师,一个月30几块钱的工资远远不够用,为了养活她收养的这些老人,她养鸡、养鸭、烤包谷酒卖,后来进城拉板车、摆夜市摊、开饭馆、烟酒店、承包招待所、做过煤生意。“好在老天照顾我,做的生意都赚钱。”吴仕美就靠自己的辛苦劳作,一分一厘的积蓄照顾老人。
1983年,吴仕美举家搬到遵义市,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她完全辞掉教师工作,租房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渐渐地,她的善举被人们知道,街上的流浪老人、被儿女遗弃的老人,都被带到她的出租房内。在她的细心照顾下,一个又一个老人幸福地走完人生之路。她的义举,在黔北名城被广为传颂,被誉为“遵义市最有孝心的人”、被她老家小镇的人们赞为“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