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爱公益频道 > 公益资讯 >

农民生存状态 诠释“国家良心”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3日 14: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相关新闻:

       农村贫富差距逼近基尼系数警戒线 最大至近10倍

       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昨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介绍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的0.29相比,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已大大提升,“马上可能跨过警戒线了,是在合理区间的末端。”(8月22日《新京报》)

  《诗经》有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古以观之,重农抑商传统的不只中国一家。尽管世易时移,农业、农村、农民,仍是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中之重。有人说,你读懂了中国农民,就读懂了大半个中国。这话也许未为精准,但农民的生存状况,确实代言着“中国良心”。

  据说《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是“中国农民状况报告”系列成果之一,是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百村观察平台”进行的。2009年以来,每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000多农户进行经济状况的抽样调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经济状况,是考察其生存状态的最重要窗口。报告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3191.87元,与2009年调查数据相比增长15.09%,然而,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却在“合理区间的末端”。这说明两个现实:一是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在不断趋好,二是在效率的轨道区间,如何保障公平、兜底责任可能是农村面对的更大现实命题。

  数年前,一部《中国农民调查》备受争议,但由此也揭开了国人关注当下、解剖基层的序幕。过半城市化的进程不能遮蔽农村的失衡,总量第二等数字也不能掩饰农民的渴求。为什么要关注中国农民?这当然不只是因为在7.21那场61年难遇的极雨狂澜中,150个“他们”,靠血肉之躯拧起一根大绳,跨过6车道宽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线”——更重要的,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民“断代”已成现实难题。资料显示,2011年湖南省土地抛荒面积约11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以上。农村无农民,“末代农民”找不到接任者,这显然不是转型期结构性失衡那么简单;二是农民工在支撑起城市光鲜的现代史之后,也同样面临着身份尴尬与境遇危机。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的改变,白领工资招不到“80后”泥工等技术工人,在国内很多一线城市,建筑业、餐饮业、保安等行业都出现青黄不接的“断代”现象。更重要的是,诚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梁鸿在《中国在梁庄》中写道,处于颓败状态的乡村,其内在精神和伦理道德一样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如果沿着“郡县治天下安”的逻辑,审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也许对中国农民关注的视角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所谓“最低工资标准”或“三农补贴”等政策利好,也不会局限于与日俱增的薪资数字或幸福指数,而更该贴近最广袤的土地,审视农民在时代坐标系上的每个节点,塑造新型农民、构建农村新的价值体系与秩序。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9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以农业、农村的未来为支点,撬动惠民政策的集结效应。农业补贴从2002年的一项扩充到2006年的四项,补贴资金规模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7631亿元;2000年,国务院率先在安徽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还是数字更能佐证三农政策的正能量: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农业成为了突出亮点:粮食在“八连增”高平台上继续增产,夏粮总产量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长2.8%;而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快于城镇居民。提升中国农民消费水平与生存质量,便是“稳农村、重农业”的最佳诠释。

  一切城里人,都有着抹不去的农村人的背影。这是最真实的历史,这是最理性的现存。关注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既是人性之悲悯,也是制度之破题。在户籍藩篱尚未打破的时候,在城乡二元结构还深深束缚了自由迁徙与平等获利权益的时候,倾听农民的声音、关注农民的诉求、感受农民的冷暖,也许才能真正挺直“中国脊梁”。

热词:

  • CNTV
  • 爱公益
  • 公益
  • 农民
  • 农村
  • 生存状态
  • 贫富差距
  • 经济状况
  • 基尼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