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发言摘编

各界声音重现 2016年04月20日 12:14 A-A+

曼叶平 冯振宇摄

曼叶平 冯振宇摄

以生命作火种,铸就永远的丰碑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综合室主任 曼叶平

消失沉寂在历史的忘川数十年的杰出新闻摄影记者、“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重归我们的视野,被人们追忆和铭记,令人感动;央视高级编辑冯雪松历时15年,不辞辛劳,追踪苦寻方大曾短暂而灿烂的人生经历,以纪录片、图书和文章等形式,成功再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优秀战地记者形象,令人震撼;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国记协专门召开座谈会,这更是令人欣慰。

下面围绕当代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重点就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问题谈四点感受。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曾指出:“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

对优秀记者冯雪松而言,跨越80多年时空阻隔,耗费15年光阴,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地追踪采写方大曾的事迹,重现这位年轻的优秀战地记者的精神风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掘历史遗存,弥补国家记忆,传承民族精神,鼓舞激励后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他的新闻实践与追求,是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体现,是忠实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的生动宣示。

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过:“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 美国报业先驱普利策有句名言:“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瞭望哨。他要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较自身的成败、荣辱,而是为了信任他的人民服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历史,如实地反映现实,传递时代正声,弘扬社会正气。任何夸大其词、道听途说、弄虚作假,都是有悖于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杰出的方大曾,自1999年底至2014年底,冯雪松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影像资料,努力寻找知情者,并先后两次沿着方大曾通讯报道中提及的最后路线进行寻访拍摄,往返行程数千公里,采访了百余位战争亲历者、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鉴于此,他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和撰写的图书《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经面世,即好评如潮,广受关注,多次获奖。

三、具有崇高理想和奉献精神。新闻记者是一个既光荣又艰辛、既风光又危险的职业。为了真实、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哪里有风险、有灾难、有冲突,记者就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崇高的新闻理想,弘扬执著的新闻精神,才能在开展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中申明正义、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样优秀的记者不胜枚举。方大曾和冯雪松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阅读《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后,对方大曾和冯雪松分别作出如下评价,“方大曾有关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前线的一大批新闻照片,是对伟大的全民抗战的忠实纪录。它体现了抗日军民抵御外侮敌忾同仇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士气和斗志,也保存了许多拍自第一现场的珍贵画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我们为历史上有过如此杰出的新闻摄影记者感到骄傲。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冯雪松的这部专著,把湮没了八十多年的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摄影记者方大曾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让他的名字开始为公众所知晓,这是对中国新闻事业史人物研究和中国战地新闻摄影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方老的评价,代表了民众的心声,是对方大曾、冯雪松崇高的新闻理想和新闻精神的盛赞与致礼!

四、具有渊博学识和卓越才华。新闻职业要求从业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心系人民群众,浓墨重彩地弘扬时代精神,讴歌人民的伟大创造,表达人民的愿望和心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果学识浅陋,表达方式陈旧,那么做出来的报道便会苍白无力、空洞乏味,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文化知识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才能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精品。

冯雪松镜头下和笔下的方大曾,以摄影和通讯报道见长,是一位学识渊博、卓有才华、勤奋多产的名记者,在当时与范长江、徐盈等同负盛名,被后辈称为中国的罗伯特 卡帕。他的摄影报道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写通讯报道和拍新闻照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艺术摄影和报道摄影协调一致,达到了真实、鲜明、深刻、感人的效果,例如,《我们为自己而抗战》《卫国捐躯》等专题摄影报道,影响深广。

冯雪松高深的职业素养和造诣,也为他的作品赢得了诸多荣誉:纪录片《寻找方大曾》于2000年1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片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自2014年11月出版后,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一股“方大曾热”。新华社、中新社发布的内容被大量转载和转发,《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北京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都做了相关报道,影响甚广。

方大曾和冯雪松两代记者的感人故事昭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值得用生命与激情去体验,去追寻,去实现。当前,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自觉践行“走转改”,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风貌,进一步做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