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武汉理工大学立足高校师生普遍参与志愿服务的高涨热情以及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关爱行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立足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建15个“关爱行动”基地,确保接力结对,落实“关爱行动”长效机制;通过树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获得者郎坤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辐射全校,激发热情,引导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热心倡导志愿服务。
(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升志愿服务层次。在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中,武汉理工大学一直坚持通过利用高校丰厚的师资、教学资源,提升活动“专业化”特色。志愿者在参加活动之前,都会配备专业老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志愿者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理学院、外语学院的志愿者进行数学、物理、外语等专业教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进行音乐、美术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学校还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人际交流漠视心理等方面问题,通过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源,邀请学校心理学专家、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与援助。自2005年以来,先后24次开展“大手牵小手,一起去逛象牙塔——农民工子女理工行”的心理救援与服务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开展“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计划”,针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在假期对结对基地教师开展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二)探索项目化运作模式,完善关爱行动运行机制。学校通过创新模式,健全机制,依托各级志愿者组织将关爱行动具体细分为课堂支教、自护教育、科普宣传、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等五个部分,利用“项目化”运作模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五个部分各具特色,同时又有机结合,并根据项目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拔志愿者。
课堂支教项目采取“招募-选拔-培训-支教-反馈-表彰”的运行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选拔成绩优秀、课堂掌控能力较强的志愿者,定期为农民工子弟提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第二课堂课程,同时开展英语、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学。以定期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确保每一个参加“关爱行动”的志愿者在“上岗”之前都能参加一次系统的培训;在具体的支教活动结束后,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集中分享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的心得、经验和困难,为下一步支教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并于每年的“3?6?15”前后召开表彰大会,对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自护教育项目立足学校“‘自护天使’志愿服务队”,选拔表演能力强、语言渲染力丰富的志愿者,并邀请自护教育专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截止2011年6月,“自护天使志愿者”在武汉市各小学共开展自护游戏培训、自护知识讲座、自护情景剧表演等53场,参与活动的小学生4700余人次,其中农民工子女3200余人次。这些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和教育引导,让他们形成自救自护能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自救自护办法。
此外,通过科普宣传项目,激发农民工子女追求科学、钻研科学的求实精神;通过感恩教育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通过素质拓展项目,提升农民工子女确立团队精神、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