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社会——公益路上,我们“雷”厉“锋”行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公益光伏发电站 |
“翻过前面那座雪山就是柯克亚乡的莫木克村了,这几天还比较暖和,没有下太大的雪,路还比较好走……”,柯克亚乡党委书记马世江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看到的那片冰天雪地。
从北京乘坐7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喀什,搭载8个多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抵达这片只有蓝天和雪山的地方,感觉更像是一次探险。目的地就是莫木克村。
莫木克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的一个维吾尔族居住的小村庄,也被当地人称为“十一村”。据马书记介绍,由于这里过去居住的都是牧民,他们放牧到这里,觉得这里很适合居住,就定居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现在的小村庄,村里有300多户人家。由于莫木克村距离县城很远,电网无法覆盖,所以这里的村民长期生活在没有电的状态之下。
2011年12月14日,这是一个让莫木克村村民难以忘记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他们将告别无电生活。
经过长达半年的考察、测算、施工、调试,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援助的,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施耐德电气共同发起的“施耐德电气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新疆叶城柯克亚乡莫木克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工程”在12月14日这一天正式竣工通电。
看到通电后漆黑的山村的璀璨灯火,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政策与战略合作部总监杨丽莉也难以控制内心的激动,和当地狂欢的村民一起载歌载舞。杨丽莉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到这个小村庄,有很多村民已经是她的好朋友了。当初看到这里的村民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她觉得内心很纠结:“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相比,他们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甚至只能默默地忍受漆黑漫长的夜晚;特别是这里的学生,他们接触不到电脑,接触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还有这里的小伙子,因为村子里男青年比较多,别的村子的女孩子不愿意到这个村子里生活,所以他们很难找到对象”,杨丽莉说:“作为一家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施耐德电气就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利用我们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联合更多的爱心力量,给生活在无电村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快乐。”
“碧波”计划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开展的意将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提供给社会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用电气相关教育培训来帮助贫困青年掌握专业技能的一项创新且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实施该计划过程中,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了紧密合作,成立施耐德电气“碧波基金”,通过开展新能源援助项目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提供利用新能源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技术和产品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民带来光明;二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公益项目的平台,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基财部主任唐继云告诉记者,“碧波”计划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而且还利用了先进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
共同参与新疆叶城柯克亚乡莫木克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工程的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国内联络部主任迪丽拜尔•阿布力米提告诉记者:“能够为家乡人带来光明,我感到很欣慰。但是,在喀什地区,和莫木克村类似的无电村还有不少,我希望号召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公益机构向施耐德电气一样,帮助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参与到消除无电村的工作中来,为这里的老百姓带来光明和幸福。”
柯克亚乡的马世江书记告诉记者,莫木克村的路况复杂,交通极不方便,到柯克亚乡需要绕行120公里。该村之前曾经有一个小水电站为少数家庭提供照明,但发电取决于水量大小,电压极不稳定且容易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另外,该村在未来3年内没有电网接入计划。因此,村民迫切需要稳定、安全的生活用电。莫木克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工程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项目建成后,将为该村的120户村民家庭解决家庭照明、电视及电视接收器、公用电磨及村小学照明、电视和接收器等设备的用电问题。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叶城县政府、叶城供电分公司和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据杨丽莉介绍说,目前启动的太阳能电站是第一期,施耐德电气正在着手考虑进一步加大援助,彻底解决全村的用电问题。
叶城县常务副县长曲连东告诉记者,解决叶城县偏远山区的交通难、用电难问题是关乎叶城的民生问题,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在未来几年将加大投入,让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适和幸福。叶城县非常感谢施耐德电气,以及向施耐德电气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机构对莫木克村的无私援助,县政府也会协助当地村民做好太阳能电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
莫木克村村长图尔洪兴奋地告诉记者,有好多村民都已经打算到城里买电视机,村民们都很有信心把电站维护好,使用好,如果有人敢破坏电站,那么就把他赶出村子去。